贵州省黔西南州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

A . 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 . 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 . 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 . 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 , 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2、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 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 . 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 . 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A . HCl、Ba(NO32、KCl、Na2CO3 B . H2SO4、NaOH、Ba(OH)2、CuSO4 C . BaCl2、Na2SO4、K2CO3、NaNO3 D . HCl、H2SO4、BaCl2、K2CO3
4、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10

A .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 . 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 . 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5、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 . 《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 . 《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 . 《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闻气味 B . 过滤 C . 滴加液体 D . 称量药品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 . 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8、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R+MgCl2=RCl2+Mg B . R +2AgCl=RCl2+2Ag C . R+2HCl=RCl2+H2 D . Al+RSO4=AlSO4+ R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小苏打   

B、熟石灰   

C、金刚石   

D、稀有气体

(1)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2)可用来裁玻璃、加工坚硬的金属      
(3)能用来中和酸性土壤      
(4)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2、用化学符号表示: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2)海水“制碱”的“碱”:      
3、请用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该保健品中“钙、镁、锌、锰”等是指      (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2)竹炭是用三年以上的高山毛竹为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近千度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碳。竹炭质地坚硬,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      能力,能净化空气和消除异味。
(3)某鱼塘在养鱼过程中经常遇到因水中氧气不足造成鱼苗死亡的现象。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可以有效解决鱼塘供氧问题。生产CaO2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写出X的化学式      

三、流程题(共1小题)

1、人类社会的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有密切相关。
(1)21世纪是钛的世纪,下面是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工艺流程:

①反应①在800~900℃的条件下进行,生成一种无色的可燃性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②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2)向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      

②若溶液甲显蓝色,是因为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研究CO2的制取和性质。设计的有关实验装置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M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用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4)根据图D中气球浮起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实验      (填“能”或“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5)实验室使用A、B装置(B为空瓶)还可完成如下的气体制取实验:

a.若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填名称);

b.若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 ,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O2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1)探究I: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2)(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填写序号)。

(3)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4)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 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 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 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①G中实验的作用是      

②试剂X是      

(5)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      (填试剂名称),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 , 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0g,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不溶于水,不含钙元素),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6.7g。求:

生成CO2的质量。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所含钙元素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