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后质量分数/% | 15 | 30 | 30 | 25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 高温下通入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
B | 实验室配制0.9%的医用生理盐水 | 可以将0.9g氯化钠固体和99.1g水混合,充分溶解 |
C | 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 降低相同温度,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溶液 |
D | 证明二氧化碳会与水发生反应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则证明发生化学反应 |

①人体中若缺少常量元素锌可以服用适量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②5%的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会分解产生氧气。
③某物质不稳定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④向AgNO3、Cu(NO3)2与Al(NO3)3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铁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过滤后滤渣质量仍为m克,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Al(NO3)3、Zn(NO3)2 , 可能含有Cu(NO3)2、Fe(NO3)2 , 一定没有AgNO3。
⑤现有盐酸和物质X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氢氧化钡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质X可能是氯化镁或硝酸镁,一定不会是硫酸镁。
二、填空题(共3小题)
①硫元素 ;
②2个氧离子 ;
③硝酸根离子 ;
④五氧化二磷 。
a CO2
b Fe2+
c 2K
①表示一个分子所含原子数目的是 ;
②表示原子个数的是 ;
③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
A 氢氧化钙
B 碳酸氢钠
C 乙醇
D 浓硫酸
E 二氧化碳
①作为气体干燥剂的是 。
②防止害虫寄生,常涂刷在树木上的是 。
③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 。
④用于舞台烟雾特效的是 。
⑤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①常规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氢能源动力汽车主要是利用氢气燃烧释放的能量推动汽车运行,其中氢气作为常规燃料替代品的原因是 。
A 洗脸水冲厕所
B 不间断地放水洗碗
C 污水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
D 改变浇灌方式,采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三、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口罩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们也变为了“口罩侠”。目前佩戴人数最多、制造量最大的当属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上配有一根金属条,该金属条由金属铝制成,选用金属铝是因为铝产量高、密度小、质地较软、抗腐蚀性好。除此之外,铝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比如铝还能在一定条件下与一些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在100多年前,金属铝曾是一种稀有的贵重金属,被称为“银色的金子”,比黄金还珍贵。在当时被归为稀有金属,是因为金属铝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并且一般的还原剂很难将单质铝还原出来。铝的发现到制得纯铝,经过十几位科学家100多年的努力。1852年,人类第一次把铝提炼出来。1854年,法国人开始用化学方法来正式生产铝。但是用这种方法炼铝成本很大,产品比白银还贵,三十年间,全世界才生产了200多吨铝。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用电解法代替化学法炼铝以后,大大地降低了铝的成本,为铝工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世纪末,霍尔应用电解熔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制备金属。他在坩埚中,把氧化铝溶解在10%~15%的熔融的冰晶石里,在通电条件下,发现有小球状银白色的铝生成,同时生成某种气体单质。冰晶石作为电解铝的溶剂,不仅可以降低氧化铝的熔点,还可以加快电解速率。这种廉价炼铝方法的发现,使铝成为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至今仍在使用。
尽管金属铝产量提高,人类也不应该任意开采,因为金属铝储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人类应该选择其他合理的方法保护金属资源,例如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据统计,回收一个铝制饮料罐比制造一个新饮料罐要便宜20%,而且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95%的能源。
回答下列问题:
四、流程题(共1小题)
五、实验题(共1小题)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KOH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
K2 CO3 |
Ba(NO3)2 |
H2SO4 |
H2SO4 |
H2 SO4 |
实验结束后,某小组同学在清洗仪器时发现,混有三个实验废液的废液缸中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为探究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中溶质成分(溶质酚酞除外),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K2SO4、KNO3、Ba(NO3)2溶液呈中性;
②K2CO3与碳酸钠化学性质相似,其水溶液也呈碱性。
(提出问题)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中溶质成分含有哪些?
猜想二:K2CO3、KNO3、Ba(NO3)2
猜想三:K2CO3、KNO3、K2SO4
上述猜想 不合理,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
|
猜想三正确 |
② |
再向试管中加入 |
|
①实验验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的作用是 。
②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不存在氢氧化钾的原因是 。
七、计算题(共1小题)
烧杯编号 |
① |
② |
③ |
稀盐酸质量/g |
100 |
200 |
300 |
固体混合物质量/g |
100 |
100 |
100 |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
191.5 |
283 |
383 |
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