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上——第四章 多彩的光—单元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筷子“弯折”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 . 图乙中,手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 . 图丙中,塔影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 . 图丁中,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2、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 . 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 . 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 . 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 灯光下的手影 B . 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 C . 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 D . 海市蜃楼
4、如图是用墨水成像观看日食的情景。在容器中装上黑墨水放在太阳下,通过水面可看到太阳的像。关于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正确的是的(   )

A . 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B . 这个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这个像是实像 D . 这个像比太阳小
5、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正立缩小的实像
6、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选项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成像,透过玻璃版看到的像是蜡烛的虚像 B . 小孔成像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 光的色散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7、如图,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人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

A . 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 B . 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 C . 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 D . 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
8、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

A . 远视眼,凸透镜 B . 远视眼,凹透镜 C . 近视眼,凸透镜 D . 近视眼,凹透镜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 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 . 将蜡烛从 刻线处移向 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10、小华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他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B .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 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12、下列对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如图,开凿隧道时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引导掘进机前进的 B . 如图,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C . 如图,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 D . 如图,照相时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B .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成像越大 C .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D . 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作成的
14、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阳光下的人影 B . 海市蜃楼 C . 小猫在镜中成像 D . 笔在水中“折断”
15、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我们在鉴赏这些优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 . “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 . “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 . “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1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到地球的 B . 当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为90° C .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D . 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红外线发生了反射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小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烛焰、凸透镜和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跟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则小亮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2021年4月25日,台江县“乡村振兴·苗族姊妹节民俗文化周”在美丽的翁你河畔拉开帷幕。如图示是两位苗家美女用手机在直播“姊妹节”活动场景。利用手机拍照时,通过镜头成的是      立(选填“正”或“倒”)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手机直播是利用      (“声波”或“电磁波”)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4、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其中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景物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需要的拍摄效果(后两个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5、小华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图乙所示安装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近视眼镜”或“照相机”)就是遵循了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

6、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提醒同学们读写时应该保持明视距离,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即晶状体太       (选填“厚”或“薄”),需配戴       透镜来矫正。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司机在夜间驾驶汽车时,车内不能开灯,为什么?
2、小明同学与小亮同学讨论:光学中有关放大镜的问题,小明同学说:“通过放大镜用眼睛观察物体,总是比实际物体大,所以叫放大镜”;小亮同学说:“物理学是条件学,如果条件合适,通过放大镜用眼睛观察物体,还可以看到比实际物体小,或等大的物体”用光学知识,做出正确的解释。

四、作图题(共4小题)

1、小林将实验室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如图叠放,一束光线先通过凸透镜L2 , 再通过凹透镜L1。请将光路补充完整。

2、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3、请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再画出折射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4、如图所示,完成图中光路。

五、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2)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人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上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在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3、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小明发现实验中所用的激光垂直照在光屏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这样使得实验中更容易观察光路。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于是拆开激光笔。如图乙所示,一束很细的激光发射出来后通过一个透明的圆柱体,由于圆柱体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最终使激光在光屏上展开得很宽。
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      
(2)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O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表。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0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0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      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颖同学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小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2)如图所示,小颖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原理和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接着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3)上述实验完成后,小颖借用物理老师的眼镜继绒探究,他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像变模糊了,接着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后又能观察到清晰的像,则可判断物理老师的眼镜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6、小红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她选择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她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红得到初步结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3)她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在光屏上没有看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平面镜成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      (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使像成在光屏      
(2)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      (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3)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勇又向右移动蜡烛至 43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发现屏上      (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      (填“完整”或“不完整”),且变      (填“亮”或“暗”)。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      (填“下”或“上”)移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沪科版物理八上——第四章 多彩的光—单元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