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 加强大气质量检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B . 大力提倡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C .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D . 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
2、下列图示中的“不符合题意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 液体喷出 B . 污染试剂 C . 酒精溅出 D . 读数偏大
3、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B . 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 .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 .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4、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燃烧

Y

氧化反应

分解反应

混合物

缓慢氧化

图片_x0020_100017

A . A   B . B   C . C   D . D
5、如图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

A .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6、盐城市已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矿泉水瓶属于以下垃圾的类别是(   )
A . B . C . D .
7、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 . 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 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8、瑞德西韦(C27H35N6O8P)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瑞德西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 瑞德西韦由五种元素组成 C . 瑞德西韦相对分子质量为602 D . 1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35个氢原子
9、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钢与纯铁相比优点是硬度大、强度高、耐腐蚀、熔点低 B . 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C . 浓硫酸与稀硫酸除浓度有差别外,物理和化学性质都相同 D . 任何物质只要给予足够高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一定能够燃烧
10、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和Fe2+ , 一定没有Cu2+、Ag+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Fe2+ , 一定没有Cu2+和Ag+ , 可能含有Mg2+ C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有镁和铁 D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和铁,可能含有镁
1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中的气球可以换成注射器 B . 停止加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C . 符合题意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D . 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12、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 . 当甲、乙、丙分别为氧化物、酸、盐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钙 B . 当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铁、硝酸银、氢氧化钙 C . 当丁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红磷、葡萄糖、一氧化碳 D . 当甲为氯化铵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如图中的①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x=      
(2)图A,B,C,D,E五种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3)C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B,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选项字母)
(4)钾元素与图D所表示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2、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应用化学知识解答问题:
(1)人体缺少      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
(2)医用口罩的原材料熔喷布含聚丙烯,聚丙烯属于      (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3)2019年12月17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入列服役。在航母所使用的钢铁表面刷油漆可起到防锈的作用,其原理是      
(4)《抱朴子》“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从最初的“丹砂”到最后的“丹砂”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75%的酒精溶液是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消毒试剂。

①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      

②酒精属于易燃物,使用酒精消毒应远离火源。酒精(C2H5OH)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有科学家认为“氢能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图1是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的两条理想途径。

(1)途径一“光电转换”过程中光能化为      能,可较好解决传统制氢过程中效率低、      等问题。
(2)途径二中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请将图2中方框内微粒补充完整      

②该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化学符号)。

(3)2020年5月Nature期刊报道了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结果表明:水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氧气的是      (填“a”或“b”)。
4、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 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 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甲中加入的固体是      
(2)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      的方法提纯KNO3
(3)按图1进行实验,0℃时,试管乙中析出的晶体质量为      
(4)4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可采用加KNO3的方法

B 2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NaCl大于KNO3

C 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甲,降温至20℃得到溶液乙,再降温至10℃得到溶液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甲=乙>丙

三、流程题(共1小题)

1、某工厂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等)提取Al2O3 , 提取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

Ⅱ.

(1)“酸浸”时,通常将铝土矿进行粉碎处理,“粉碎”的主要目的是      
(2)经检验,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SiO2 , 写出“酸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3)滤液Ⅰ中含有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滤液Ⅰ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个。
(4)滤渣Ⅲ加热时,生成Al2O3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并检验某些气体的性质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

(1)Ⅰ.气体的制取

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表:

气体

方法(或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方法1:加热氯酸钾

均可选择A装置(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均可选择      (填标号)装置

方法2:加热

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均可选择      (填标号)装置

CO2

化学方程式为      

(3)制取气体的过程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据此,该小组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      (填“甲”“乙”或“丙”)。

甲a→b→c     乙b→a→c     丙c→a→b

(4)Ⅱ.气体的性质

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思路)

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5)“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      

(6)(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设计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      

(7)“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      
(8)(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9)(反思交流)

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      (填字母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  B控制实验条件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

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两者混合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方法是      (任写1条)。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现有一家庭食用纯碱样品,其中含杂质氯化钠(不含其他杂质)。为了测定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和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东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如表:

编号

1

2

3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12

12

12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50

100

150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g

57

102

152

完成下列计算:

(1)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编号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
(3)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东营市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