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1年中考化学期末(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2小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 . 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 . 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 . 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2、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O2    B . H2O2    C . H2CO3    D . SO2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 Zn B . Si C . N D . H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氦气
5、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氧化镁MgO2 B . 氯化锌ZnCl3 C . 碳酸钾 K2CO3 D . 氧化铁 FeO
6、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花生油 B . 食盐 C . 淀粉 D . 冰块
7、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 . 一个铁原子:Fe B . 二个氧分子:2O2 C . 铵根:NH3 D . +3价的铝元素:
8、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取用固体 C . 取用液体 D . 加热液体
9、依次属于单质、化合物的是(   )
A . 水、氢氧化钠 B . 金刚石、石灰石 C . 五氧化二磷、氮气 D . 石墨、二氧化碳
10、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11、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 . C B . CO C . H2 D . CO2
12、用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这是由于(   )
A .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分子的体积变小
13、pH最接近中性的物质是(   )
A . 苹果汁 B . 葡萄汁 C . 鸡蛋清 D . 肥皂水
14、有关 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H2O的摩尔质量是18g B . 1molH2O中含有约1.806×1023个原子 C . H2O的物质的量是指H2O的质量 D . H2O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2:1
15、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 .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降温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16、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 . 反应物的种类 B . 生成物的状态 C . 化学反应的快慢 D . 反应的条件
17、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 B . 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C . 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D . 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18、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象,如图是铁的价类图,X物质为(   )

A . FeO B . Fe(OH)2 C . Fe3O4 D . FeSO4
1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组成

D物质的组成

A . A   B . B   C . C   D . D
20、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 A   B . B   C . C   D . D
21、碳及含碳物质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 . X可以是酒精 B . 反应①中C一定是还原剂 C . 反应②一定是化合反应 D . 反应③一定是与稀盐酸反应
2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a-b)g氧气 B . 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 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氯元素质量始终不变 D . 在 0~t2时段,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 B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烧的小木条靠近气体,观察火焰 C . 证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相同条件下,将硝酸钾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 D . 判断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液体颜色
2、如图所示的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固体X可能是CaO B . 固体X可能是干冰 C . ②中生成了CaCO3 D . Ca(OH)2质量分数:②<③
3、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说法正确的是(   )
A . 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 . m=3.2 C . X的化学式为NO2 D . 生成物中Ag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填写下列空格。

①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②自来水生产中的消毒剂是      

③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④最常用的溶剂是      

⑤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剂是因为具有      

⑥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2、人类离不开空气,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空气。

①空气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氧气(O2)和臭氧(O3)互为      。高空中两种物质可发生转化:2O3 3O2 , 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0.1mol的O3中约含      个氧原子,质量是      g,它与      molO2含氧量相当。

②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图片_x0020_100019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反应后丁、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

④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生石灰是否已变质(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3、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6.4

37

38.4

39.8

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②20℃时,称取 6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用      (写出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 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③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8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

图片_x0020_938949447

I、操作1的名称      

II、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质量的大小关系      (用“1”、“2”、“3”表示)

III、固体M的成分及质量是      

IV、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40℃~60℃开始析出晶体

B、氯化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U型管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

图片_x0020_100021

(1)实验一: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如图状态时,U型管内右侧气压      大气压(填“>”、“<”或“=”)。

③打开弹簧夹可看到的现象      

④棉花的作用是      

A承载大理石    B吸附    C控制反应开始与结束    D便于液体流动

⑤与本实验装置工作原理相似的是      

图片_x0020_100022

(2)实验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图片_x0020_100023

资料: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

①升高左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红磷      

②升高右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白磷      

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实验三:电解溶液C

图片_x0020_100024

①若X溶液为稀H2SO4溶液(H2SO4不参与反应),写出水通电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石墨的作用是      ;b端收集到的是      气体;检验 a端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②若X溶液为饱和的食盐水,通电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X+H2↑+Cl2↑,X的化学式为      ;反应中Cl元素由化合态变为      

五、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

1、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一: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①仪器 x的名称是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取用氯酸钾的仪器是      

④如图一所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水槽中导管口无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最多可能有4处漏气

B加热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温度

C导管未放入集气瓶中

D试管底部没有均匀受热

⑤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m”或“n”)端进入,理由是      

(2)实验二:探究H2O2的质量分数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如图二所示,分别用注射器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见下表),使用传感器测烧瓶中O2的浓度(烧瓶内气压变化在完全范围),绘制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试验编号

H2O2的质量分数(%)

H2O2溶液的体积(mL)

对应曲线

I

3.4

10.0

a

II

2.4

      

b

III

1.7

10.0

c

①填写表中数据。

②从曲线 a、b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在图中画出曲线 c的位置及趋势。      

④计算实验I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所得氧气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1.5-5.0% H2O2溶液的密度为1.0g/mL)      

六、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利用图1装置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图片_x0020_1444020667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③图2中,说法错误的是      

Ab点所示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B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d点多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会变为0

④图 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中和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⑤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图片_x0020_705599616

2、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图片_x0020_100032

(1)实验一:利用A 装置制备O2 , 并利用制得的O2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

①连接A、B、C,关闭 K1、打开 K2及活塞,点燃酒精灯,观察到      ,说明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二:X气体可能是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CH4+4CuO 4Cu+CO2+2H2O

实验步骤:

I B的玻璃管中盛放足量的CuO固体;

II 向A中广口瓶内滴入3.0gNaOH浓溶液,左侧导管液封,关闭活塞;

III 按 A→D→B→E→C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K2 , 通入X气体,排尽B中空气,加热CuO固体,充分反应;

IV 反应结束后,测得A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48g,E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0.18g。

①A中左侧导管液封的原因是      

②A中溶液质量增加说明X气体中有      ,B中观察的现象是      ,D的作用是      ,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能否省略C装置并说明理由      

④判断X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的依据是      

a B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b B中的实验现象

c C中的实验现象    d E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⑤C增加的质量为      g。

⑥本实验设计需完善的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杨浦区2021年中考化学期末(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