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1年中考化学期末(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2小题)









| | |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 B物质的分类 | C空气的组成 | D物质的组成 |
实验设计 | | | | |
实验目的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D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二、多选题(共3小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
①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②自来水生产中的消毒剂是 。
③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④最常用的溶剂是 。
⑤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剂是因为具有 。
⑥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
①空气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氧气(O2)和臭氧(O3)互为 。高空中两种物质可发生转化:2O3 3O2 , 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0.1mol的O3中约含 个氧原子,质量是 g,它与 molO2含氧量相当。
②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反应后丁、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
④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生石灰是否已变质(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100g水) |
硝酸钾 |
20.9 |
31.6 |
45.8 |
64 |
110 |
169 |
246 |
氯化钠 |
35.8 |
36 |
36.3 |
36.4 |
37 |
38.4 |
39.8 |
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②20℃时,称取 6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用 (写出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 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③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8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
I、操作1的名称 。
II、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质量的大小关系 (用“1”、“2”、“3”表示)
III、固体M的成分及质量是 。
IV、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40℃~60℃开始析出晶体
B、氯化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四、实验题(共1小题)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如图状态时,U型管内右侧气压 大气压(填“>”、“<”或“=”)。
③打开弹簧夹可看到的现象 。
④棉花的作用是 。
A承载大理石 B吸附 C控制反应开始与结束 D便于液体流动
⑤与本实验装置工作原理相似的是 。
资料: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
①升高左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红磷 。
②升高右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白磷 。
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①若X溶液为稀H2SO4溶液(H2SO4不参与反应),写出水通电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石墨的作用是 ;b端收集到的是 气体;检验 a端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
②若X溶液为饱和的食盐水,通电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X+H2↑+Cl2↑,X的化学式为 ;反应中Cl元素由化合态变为 。
五、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
①仪器 x的名称是 。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取用氯酸钾的仪器是 。
④如图一所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水槽中导管口无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最多可能有4处漏气
B加热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温度
C导管未放入集气瓶中
D试管底部没有均匀受热
⑤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m”或“n”)端进入,理由是 。
如图二所示,分别用注射器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见下表),使用传感器测烧瓶中O2的浓度(烧瓶内气压变化在完全范围),绘制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试验编号 |
H2O2的质量分数(%) |
H2O2溶液的体积(mL) |
对应曲线 |
I |
3.4 |
10.0 |
a |
II |
2.4 |
|
b |
III |
1.7 |
10.0 |
c |
①填写表中数据。
②从曲线 a、b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③在图中画出曲线 c的位置及趋势。
④计算实验I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所得氧气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1.5-5.0% H2O2溶液的密度为1.0g/mL)
六、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③图2中,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所示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B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d点多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会变为0
④图 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中和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⑤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①连接A、B、C,关闭 K1、打开 K2及活塞,点燃酒精灯,观察到 ,说明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资料:CH4+4CuO 4Cu+CO2+2H2O
实验步骤:
I B的玻璃管中盛放足量的CuO固体;
II 向A中广口瓶内滴入3.0gNaOH浓溶液,左侧导管液封,关闭活塞;
III 按 A→D→B→E→C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K2 , 通入X气体,排尽B中空气,加热CuO固体,充分反应;
IV 反应结束后,测得A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48g,E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0.18g。
①A中左侧导管液封的原因是 。
②A中溶液质量增加说明X气体中有 ,B中观察的现象是 ,D的作用是 ,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能否省略C装置并说明理由 。
④判断X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的依据是 。
a B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b B中的实验现象
c C中的实验现象 d E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⑤C增加的质量为 g。
⑥本实验设计需完善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