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图的几个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2、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铁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
A . 水、空气、铁
B . 铁管、水、空气
C . 水、铁管、空气
D . 空气、水、铁管
3、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
A . 传热
B . 传声
C . 通风
D . 导电
4、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
A . 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 . 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C . 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 . 研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5、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 . 空气
B . 水
C . 酒精
D . 钢管
6、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整个过程都可以看见闹钟的小摆锤在不停摆动,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B . 实验过程中闹铃声听不见是因为此时闹铃停止振动了
C . 闹铃放置在泡沫上是为了更好的观察闹铃的小摆锤是否在摆动
D . 如果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往里面充入二氧化碳气体,闹铃声也会逐渐变大
7、如图所示,用抽气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 )
A . 可说明空气变少,铃声消失
B . 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 . 可说明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 . 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8、在教室里听不到说话的回声,原因是( )
A .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B . 回声被学生挡住
C . 教室里没有回声
D . 声音分散传出去,回声太小听不见
9、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
A . 发出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
B . 发出声波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
C . 发出声波测量海底深度
D . 发出声波将人体内的结石震碎
10、流星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 )
A .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 .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 .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D .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11、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A . 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
B . 看烟计时比较方便
C . 听枪声计时不准确,计时比真实时间偏短
D . 听枪声计时不准确,计时比真实时间偏长
1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B .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 .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钟不再振动
D . 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13、表中记录了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 |||
介质 | 声速(m/s) | 介质 | 声速(m/s) |
空气(0℃) | 331 | 软木 | 500 |
空气(15℃) | 340 | 水(常温) | 1500 |
空气(20℃) | 343 | 海水(25℃) | 1531 |
氮气(10℃) | 343 | 铜(棒) | 3750 |
氮气(20℃) | 349 | 铁(棒) | 5200 |
A . 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 . 介质的温度会影响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C . 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D . 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在氮气中传播的速度一定不相等
1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B .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声音
C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5、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 . 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 .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16、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此事实说明声音是( )
A . 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C . 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D . 不能通过真空传播
17、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 . 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 . 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 . 空气不再传声
D . 声音强度变弱,我们听不到了
1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
敲击水瓶琴
D .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19、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 . 空气
B . 真空
C . 大地
D . 水
20、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 .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 . 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 . 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2、用桌子做个小实验.用手轻敲桌子,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能听到敲击声(如图),这声音主要是通过 传到耳朵的;耳朵离开桌面,也能听到敲击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比较两次听到敲击声的大小,可发现声音在 中传播时能量损失比较小。
3、如图是2020年 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的图片。他按照当地习俗,敲响三声木鼓:“一声鼓响风调雨顺,二声鼓响国泰民安,三声鼓响四海升平”。其中鼓响是由于木鼓 产生的;声音是通过
进入现场村民耳朵的。
4、敲击音叉,将叉股插入水中,观察到溅起了水花,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播了到人的耳朵。如果宇航员在月球上敲击音叉,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 “钟声”是由于钟的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
6、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 m/s;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名游击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然后告诉大家火车快到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就听到火车从远处开来的声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在 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的道理。
7、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 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8、高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因为喇叭 而产生的鸣笛声,会通过 传到人耳,干扰考生考试。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学钓鱼的小儿为何要远远地摆手,不答应呢?请联系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张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张莉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船和空间实验任务的宇航员带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做实验。请你预测当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 (选填“弹开”或“不动”),这进一步说明了 。
2、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 (1)
A .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 .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 .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 插入广口瓶中的导管不够长
(2)调整器材使之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稀薄,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选填“不能听到”或“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
(4)实验中将手机悬挂起来,而不是直接放在瓶中的原因是: 。
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