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中考物理复习卷 14 力学实验探究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实验探究题(共41小题)
接触面材料 |
小车受摩擦力情况 |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 |
毛巾 |
大 |
20.2 |
棉布 |
较大 |
40.0 |
木板 |
小 |
90.1 |
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 ;进一步推理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 。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 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本实验所运用的实验方法和科学推理的方法还可用于研究 (填写实验名称即可)。
序号 |
液体 |
深度/cm |
橡皮膜方向 |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
① |
水 |
5 |
朝上 |
4.9 |
② |
水 |
5 |
朝下 |
4.9 |
③ |
水 |
5 |
朝侧面 |
4.9 |
④ |
水 |
10 |
朝侧面 |
9.7 |
⑤ |
水 |
15 |
朝侧面 |
14.6 |
⑥ |
盐水 |
15 |
朝侧面 |
16.7 |
①比较序号1、2、3三组数据,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②比较序号 三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③比较序号5、6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①启动传送带,当弹資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于地面 ,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水平向 ;
②某次实验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改变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大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改变,说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 。
A.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桂个金属球,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
B.将金属球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C.将金属球从水中取出并擦干水分,再将它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由实验可知,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图丙中液体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小刚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至吸盘刚要离开玻璃板
D.测量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d,计算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
E.根据 ,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应该是 (选填“①”或“②”);
①:DBACE ②:BDCAE






下列事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 (填序号)。
①有些课桌的边缘设计成园弧形状
②水壶的壶嘴和壶身设计成相同的高度
③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
乙图,将水袋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水袋所受浮力为 N;
得到结论:此时水袋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




实验 步骤 |
实验条件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
压力情况 | 接触面情况 | ||
1 | 木块 | 木板 | |
2 | 木板上放1个钩码 | ||
3 | 木板上放2个钩码 | ||
4 | 木板 | 棉布 | |
5 | 木板上放1个钩码 | ||
6 | 木板上放2个钩码 | ||
7 | 木板 | 毛巾 | |
8 | 木板上放1个钩码 | ||
9 | 木板上放2个钩码 |
观察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
a. 如图甲所示,将铁块平放在木板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铁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b. 如图乙所示,将木块叠放在铁块正上方,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铁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c. 如图丙所示,将铁块叠放在木块正上方,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分析以上操作:
①操作a和b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 的关系;
②比较操作b和c可得铁块表面比木块表面 些。


①此时铁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方向为水平 ;
②按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有较多的优点,请列举两条: ; 。
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情景 | 甲 | 乙 | 丙 | 丁 |
测力计示数/ | 1.50 | 1.50 | 2.10 | 2.50 |
该实验设计主要运用了 的实验方法;


①比较图B和图C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
②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C、D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
液体分类 | 水(ρ冰=1.0×103kg/m3) | 未知液体(ρ液) |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ρ球(×103kg/m3) | 0.6 | 0.8 | 1.0 | 1.2 | 1.4 | 0.6 | 0.8 | 1.0 | 1.2 | 1.4 |
Δp水(帕) | 294 | 392 | 490 | 490 | 490 | 294 | 392 | 490 | 539 | 539 |
Δp容(帕) | 294 | 392 | 490 | 588 | 686 | 294 | 392 | 490 | 588 | 686 |
A. 鞋底花纹较深 B.
鞋底花纹较浅 C.
旱冰鞋
实验次数 | 被测物体 | 物体质量m(kg) | 重力G(N) | 比值G/m(N/kg) |
1 | 物体1 | 0.1 | 0.99 | 9.9 |
2 | 物体2 | 0.4 | 3.88 | 9.7 |
3 | 物体3 | 0.5 |
|
|
A.从玻璃罩中抽出部分空气,铃声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B.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C.由U形管中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来确定液体内部的压强
D.在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
⑴在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⑵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 ;
⑶小车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最后静止的位置如图所示,从实验中可以得到: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前进的越远;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水平面无阻力,小车将做 ;结论:力是 (选填“维持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B.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
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长方体木块每个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实验次数 |
木块放置方法 |
接触面 |
压力情况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1 |
平放 |
木块与木板 |
木块 |
2.0 |
2 |
平放 |
木块与毛巾 |
木块+1个钩码 |
2.8 |
3 |
平放 |
木块与木板 |
木块+1个钩码 |
|
4 |
侧放 |
① |
② |
2.0 |
①为了探究猜想A,应选择实验次数 (填序号);
②表格中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如图乙);
③由2与3两次实验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