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 . 纯羊毛衫 B . 塑料食品袋 C . 大理石地板 D . 不锈钢餐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焚烧垃圾可减少污染 B . 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C . 二氧化碳可形成酸雨 D . 自然界中金属多以单质形式存在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量取40mL水 B . 测溶液酸碱度 C . 蒸发食盐水 D . 稀释浓硫酸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Fe2+——铁离子 B . ——硫原子 C . 2Zn——2个锌元素 D . ——水中氢元素显+1价
5、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如图所示是四种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微观示意图

化学式

O2

NH3

H2O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 . 物质丁的化学式是CO D .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6、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 某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C . 某溶液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则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 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则该化肥可能是尿素
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B . 室温时,向100g水中加入硝酸钾至刚好饱和 C . 向稀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D .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8、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风力发电 B . 冬季窗玻璃上形成“冰花” C . 用稀盐酸去除水垢 D . 石油分馏制汽油、煤油等
9、新冠肺炎流行时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经常开窗通风 B . 佩戴口罩外出 C . 用酒精消毒时远离火源 D . 用红外线给餐厅消毒
10、生活中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用肥皂水检验燃气管是否漏气 B . 电路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 . 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D . 自行车轴承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摩擦
11、用微粒观点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石油气被压缩——分子间隔变小 B . 食醋酸,蔗糖甜——分子性质不同 C . “飞沫”传播新冠病毒——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洗洁精可去油污,是因为它能起乳化作用 B . 氖气可做保护气,是因为它化学性质不活泼 C . 初冬的早晨树叶上产生白霜,是因为空气的凝华 D . 验电器带电后金属箔张开夹角,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3、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混合物——铁锈、天然气、生理盐水 B . 晶体——冰、海波、纯净的松香 C . 合金——玻璃钢、焊锡、黄铜 D . 导体——人体、陶瓷、橡胶
1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 B中反应比A中快,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B . 根据混合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C . 来回拉动绳子,胶塞被冲出,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D . 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拿到山顶后,玻璃管内液柱会升高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酒精喷灯。使用时,通过引火碗中的酒精燃烧使喷灯内酒精汽化,点燃从喷火管喷出的空酒精蒸气,就会产生高温火焰。

(1)将酒精“汽化”的目的是      
(2)酒精蒸气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3)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公共区域发生火情,常采用喷洒细水雾的方法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2)区别厨房里的淀粉和小苏打,可以选用的一种调味品是      
(3)农业上常用      改良酸性土壤。
(4)防止铁质菜刀生锈的一种方法是      
(5)用酚醛塑料制作锅具手柄,是利用了它的      (选填“热固”或“热塑”)性。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      ,然后加水并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并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2)乙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关闭K时,B处纸花不变色;打开K时,B处纸花变红色。A瓶中试剂X可能是浓硫酸或      (选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或“氯化钙溶液”)。当试剂ⅹ为浓硫酸时,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原因是      
(3)丙是配制100g16%的NaCl溶液的称量过程。若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或“=”)16%。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A~1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是红棕色固体,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F中含有三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①中物质A体现的是      性。
(3)反应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③在自然界中的应用是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波尔多液是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常用农药。该农药可用540g的硫酸铜稀溶液(试剂I)和20g石灰乳(试剂Ⅱ)混合配得。兴趣小组同学针对波尔多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I:药品添加顺序是否对波尔多液药效有影响

(实验1)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试剂I加入到盛有试剂Ⅱ的烧杯中,配得1号波尔多液;操作X , 配得2号波尔多液。分别将1号、2号波尔多液喷洒在有霜霉病的葡萄上。几天后,观察到波尔多液的药效1号比2号更好,说明药品添加顺序不同对波尔多液的药效有影响。

操作X是      

(2)通过分析,小组同学认为波尔多液不具备溶液的特征,故不属于溶液。溶液的特征是      
(3)小组同学将配得的波尔多液过滤、干燥,得到蓝绿色滤渣。于是提出:滤渣中含有哪些元素?

探究Ⅱ:滤渣中含有哪些元素?

(查阅资料)碱式硫酸铜(Cu2(OH)2SO4)(是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均能受热分解。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结合查阅的资料、原料成分和滤渣颜色,推测:滤渣中可能含铜、氧、氢、硫、钙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滤渣加热。观察到:①滤渣变为黑色固体;②…;③石蕊溶液变红。

根据现象②“      ”,得出:滤渣中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根据现象③3“石蕊溶液变红”得出:滤渣中含有硫和氧两种元素。

(4)若实验开始时不通入氮气,则该实验无法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5)(实验3)根据(实验2)中的现象①,推测该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滤渣中还含有铜元素。于是小组同学继续利用图所示装置,将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换成“澄清石灰水”,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Y , 点燃酒精灯

①………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操作Y为      

(6)该实验中的现象①为      
(7)(实验4)小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还可用更简单的如图所示的方法,验证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经过上述实验,小组同学得出:滤渣中一定含铜、氧、氢、硫元素。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b的数值为多少。
(2)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