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全真模拟试卷二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HCl)

适量NaOH溶液

洗气

B

NaOH(Na2CO3

适量CaCl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C

CO2(CO)

足量O2

点燃

D

KCl(MnO2

足量H2O

溶解、过滤、蒸发

A . A   B . B   C . C   D . D
2、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当温度为t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是 A>B>C B . 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C . 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加入A物质 D . t1℃时65g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C物质15g
3、MgSO4和Na2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

MgSO4

25.1

28.2

30.8

32.9

34.3

35.0

34.9

S/g

Na2CO3

21.5

39.7

49.0

48.5

46.0

45.2

43.9

A . 物质甲是Na2CO3 B . a点的溶解度在25.1g~27g之间 C . b点、c点对应的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 可在t2℃配出溶质质量分数为33%的乙溶液.
4、有机合成材料让人类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下列物品的材质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天然橡胶为原料制成的乳胶枕芯 B . 富有弹性的尼龙丝袜 C . “不碎玻璃”中的聚醋酸乙烯酯夹层 D . 可降解塑料手术缝合线
5、下列图标属于节约用水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六氯苯的含碳量比苯的含碳量高 B . 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 . 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D . 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7%
7、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8年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下列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 . 泼上汽油焚烧 B . 倾倒入江中 C . 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D . 深埋于土中
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x的值是7 B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 13 C .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9、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1个氢分子的质量约为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把O2压缩到钢瓶中

分子的体积变小

C

H2与O2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种类不同

D

1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A . A   B . B   C . C   D . D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变化

结论

A

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产生大量浮渣

井水为硬水

B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质量减少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把引燃的细铁丝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

氧气有可燃性

D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CH4纯净

A . A B . B C . C D . D
1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装有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B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 .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 .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12、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C2H5OH)属于可再生能源 B .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 .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 .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水”,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13、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 . 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C . 该反应中的物质均为氧化物 D .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14、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性质的描述中,对应正确的是( )
A . 牛奶变酸——物理变化 B . H2CO3容易分解——化学性质 C . 西瓜榨汁——化学变化 D . 铅笔芯的导电性——化学性质
1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图片_x0020_2054050882

A . 用Ⅱ、Ⅲ制取氧气 B . 用Ⅱ、Ⅳ制取氢气 C . 用Ⅰ、Ⅳ制取氧气 D . 用Ⅰ、Ⅲ制取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
(1)①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②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      性。

③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材料。

(2)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做好消毒至关重要,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过氧乙酸和“84”消毒液等。

①医用酒精是75%酒精溶液,其溶剂是      ,在室内不要喷洒高浓度的酒精,因为挥发出的酒精蒸汽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让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外壳变质,致使病毒死亡。强氧化性属于      (填物理或者化学)性质。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0g对教室进行消毒,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      g,配制好的溶液可以用      

(填“塑料桶”或“铁桶”)盛装。

③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属于      (填序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建立宏观、微观与化学符号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冷却的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981628998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3)2020年12月3日,我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显示我国科技实力的飞速发展。我国空间站“天宫”内的“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组成基本一致,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空气”中O2与N2的分子个数比约为      
(4)CO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成干冰。

①根据给出的O2和CO2气体的微观示意图,补充CO气体和干冰的微观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02

②参加反应的CO与O2的质量最简比为      

(5)2020年5月,科学家在《Science》期刊上首次报道了原子与分子的“最简单”反应,存在两种路径,并用先进技术手段拍下了该反应的影像资料。其中一种路径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03

此“最简单”反应中, 图片_x0020_100004 表示H原子, 图片_x0020_100005 表示D原子,D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此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有      种。该反应可表示为H+      → H2+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1)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气体

方法(或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方法1: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反应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      

均可选择A装置(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均可选择      装置(填标号)

方法2:加热      (填化学式)

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均可选择      装置(填标号)

CO2

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

(2)该小组将制取的O2和CO2 (各一瓶)混淆了,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区分。

方案

现象

结论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若带火星的木条      

则该瓶气体是O2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      溶液,振荡

若溶液变浑浊

则该瓶气体是CO2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则该瓶气体是CO2

……

……

……

(3)制取气体的过程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据此,该小组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       (填“甲”或“乙”或“丙”)。

甲、a→b→c

乙、b→a→c

丙、c→a→b

2、某实验小组将少量氢化钙(CaH2)溶于水,形成了无色透明的溶液,再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沉淀产生,经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最后进行滤渣验证和滤液溶质成分的探究。
(1)[查阅资料]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交流验证]滤渣只能是碳酸钙,用盐酸验证此滤渣的化学方程式为:      
(3)[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NaOH和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讨论分析]经过讨论认为最不合理的是猜想      ,原因是      

(4)[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Ⅰ: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Ⅱ: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成立

(5)[拓展延伸]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              
(1)Ⅰ.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操作Ⅰ和操作Ⅱ都要用到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检验滤液Ⅱ中阳离子的操作是:取样,滴加      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5)Ⅱ.下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A,B,C,D,E 是初中化学所学物质,分别由 Fe、H、O、Cl 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已知:难溶性碱加热时会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Ⅰ题中的产物Fe2O3是上图中的      物质(填序号)。

(6)B→A的转化对应Ⅰ题中的反应      (填序号)。
(7)C→B的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8)除了图中所示的转化关系外,还存在哪些转化关系,请写出其中一道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他们用等质量不同形状的金属锌(所用金属锌均不含任何杂质)和稀盐酸反应(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氢气的体积,绘制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6.5g锌块、150g 含HCl7.3%足量的稀盐酸

6.5g锌粒、150g 含HCl7.3%足量的稀盐酸

6.5g锌粉、150g 含HCl7.3%足量的稀盐酸

(1)小组按图一装置进行的三个实验中,实验      (填实验编号)反应速率最慢;在图二中的曲线      (填“甲”、“乙”或“丙”)代表的是实验Ⅲ,从曲线甲、乙、丙得出探究结论是:      
(2)分析表中锌和稀盐酸的用量可知:      (填物质名称)反应消耗完;
(3)请计算以上任意一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分析上表数据,请在图三中画出在6.5g锌中加入0~150 g稀盐酸过程中,产生氢气质量对应的变化曲线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人教版全真模拟试卷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