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小军喜欢喝咖啡,在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图是一杯刚冲调的咖啡,关于这杯咖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B . 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C . 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内能
D . 刚冲调的咖啡,由于温度较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
2、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2:3,放出的热量之比是3:1,它们降低了相同的温度,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A . 9:2
B . 2:1
C . 2:9
D . 3:1
3、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
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
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 .
现象: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 .
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4、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B . 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
C . 秋天,新都赏桂满城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 . 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
5、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 )
A . 液体A的比热容大
B . 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C . 液体B的比热容大
D . 无法比较
6、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
A . 分子间存在空隙
B .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
A . 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
B . 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
C . 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
D . 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
8、下列实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 晒太阳
B . 搓手取暖
C . 用电褥子取暖
D . 向双手哈气取暖
9、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和铜块(c铝>c铜), 吸收相等热量后,则( )
A . 铝块的温度高
B . 铜块的温度高
C . 两者温度相等
D . 无法判断
10、关干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 .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D .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1、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向篮球中打气——分子间有间隙
D . 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一一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12、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 . 姑苏域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C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欢红
D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初温为20℃,质量为50kg的砂石吸收3.6×106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 ℃ 。[砂石的比热容为0.9×103J(kg·℃)]。
2、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吸热,则温度 ;灶上的锅中装有2kg初温30℃的水,当水吸收了7.56×105J的热量后,水温升高了 ℃(当地为标准大气压)。
3、腌制咸鸭蛋需要较长的时间,鸭蛋逐渐变咸,这是 现象,而炒菜时加盐可以很快使菜变咸,说明这种现象与 有关。
4、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笨、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 ,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坐在电火箱内取暖,也可以跳绳使身体发热。前者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6、新型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医用外科口罩或
口罩能有效防止飞沫传播,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0.001毫米~0.005毫米,由此可以判断飞沫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就会变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物体的温度越 ,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7、人体内水分约占体重的70%,当外界温度变化较快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 ,人体温度变化较小,有助于调节自身体温,以免温度变化太快造成损伤;寒冷天气,人们常常使用热水袋来取暖,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使身体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
8、如表所示六种物质的比热容中,酒精的比热容为 焦/(千克·℃),其单位读作 。由表中可知:通常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比热容要 。
比热容表 |
|
煤油 | 铝 |
甘油 | 铁 |
酒精 | 铜 |
9、“拔丝地瓜”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特别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夹起一块地瓜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地瓜由生到熟,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一杯质量为0.5千克的热水温度降低20℃,求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4.2×103焦(千克·℃)]
2、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5℃,求吸收的热量Q吸「c水=4.2×103J/kg·℃」
3、重为19.6牛的实心铁球、温度为80℃。[已知
J/(kg・℃)]

(1)求铁球的质量m。
(2)若铁球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了10℃,求铁球放出的热量
。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活动时经常搓手取暖,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五一假期,小轩去海边玩耍,他发现湿的腿上总是沾有沙子,请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五、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mL的水,为了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 mL的煤油;
(2)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线 (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同时停止加热,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2、去年暑假小明在爸妈的陪同下去邵水河畔玩要。他发现赤脚踩在水里清凉舒服,回到岸上踩在沙子上却很烫,对此很好奇,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谁的吸热本领大”。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质量m/g |
升高的温度℃ |
加热的时间s |
|
沙子 |
50 |
20 |
120 |
水 |
50 |
20 |
200 |
(1)此实验中把沙子或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 (“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说明 (选填“水”或“沙子”)的吸热本领大;
(3)粗心的小明实验完成后忘记熄灭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已经沸腾,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请读出此时水的温度是 ℃;
(4)由(3)小题可知当地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观察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气体会混合在一起,颜色逐渐变均匀,这属于 现象。
(2)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与 有关。
(3)丙图中,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可以悬挂钩码,这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 。
(4)丁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水蒸气将橡胶塞推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