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课时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热量有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 B .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 .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 .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加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含有热量比1kg冰含有热量多 B . 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给内能少的物体 C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 .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3、小明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下列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的方式和效果与之相同的是(  )

①活塞迅速下压,棉花燃烧                ②塞子被冲开的一瞬间

③小孩从滑滑梯上滑下,屁股发烫            ④冬天围着火炉,感觉温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4、小军喜欢喝咖啡,在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图是一杯刚冲调的咖啡,关于这杯咖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B . 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C . 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内能 D . 刚冲调的咖啡,由于温度较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的物体内能为零 B . 0℃的等质量的水和冰的内能相等 C .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 . 甲传热量给乙,说明甲内能大
6、把一滴温度较高的蓝墨水滴入冷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蓝墨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 . 蓝墨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C . 蓝墨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D . 杯中的冷水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
7、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
A . 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 B . 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 C . 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 D . 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
8、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 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 B .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 C . 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 D . 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杯中的水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 . 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C . 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D . 一铁块内能增加,其一定吸收了热量
10、内能的单位是(   )
A . 牛顿 B . 焦耳 C . 摄氏度 D . 瓦特
11、关干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 .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D .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 . 克服摩擦做功可使物体的热量增加 D . 同一个物体间也可以发生热传递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做“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用力打气,瓶塞从瓶口处跳出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瓶内的气体对瓶塞做功使其跳出,该做功过程主要是      转化为      能,瓶内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2、蹦蹦杄备受青少年喜爱,图是小明玩蹦蹦杆的情景,小明依靠自身的重力挤压蹦蹦杆下端的弹簧时,原有的重力势能就以      的形式储存在弹簧中,跃起后,蹦蹦杆离开地面,小明和蹦蹦杆一起向上运动,随后又向下运动,往返多次后,弹簧的温度有所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弹簧的内能。

3、下列是与热学知识有关的成语:①炙手可热  ②钻木取火  ③扬汤止沸。从热学角度分析,其中      (填写序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另外两个不同,它是用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4、“拔丝地瓜”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特别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夹起一块地瓜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地瓜由生到熟,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图片_x0020_100022

(1)如图A,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      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      
(2)如图B,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棉絮着火了,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温度      并达到棉絮的着火点,所以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3)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      能和      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2、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

图片_x0020_100014

(1)酒精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      (选填“降低”或“升高”)内能      (选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3、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 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图片_x0020_100022

(1)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2)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课时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