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上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形成过程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 . 青草上的露珠
B . 烧开水时的锅盖上的水珠
C . 寒冬学生哈出的“白气”
D . 冰块上滴落的水珠
2、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冰袋降温
② 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 干冰变小
④ 冰花的形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如图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
A . 凝固
B . 熔化
C . 凝华
D . 升华
4、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B .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 .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 .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5、关于水的三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蒸气温度很高,小心烫伤
B . 极寒地区,水只能是固态
C . 寒冬,窗户上的白色冰晶是水凝固形成的
D . 0℃时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6、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 降雪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
B . 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
C .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
D . 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
7、“农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 “三九严寒雾凇开,俗称树挂满江白”,雾凇是凝华现象
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玻璃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说明玻璃是晶体
B . 寒冷的冬天,嘴会呼出“白气”,这是水蒸气汽化而成的
C . 防疫用的消毒高压雾炮车在喷雾消毒时,喷出的“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 初冬的早晨,地面会有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遇冷后的凝华现象
9、水是“魔术师”,雨、雪、雾、霜都是水为自然界描绘出的一幅幅壮丽景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B . 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C . 秋天的霜是凝华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D . 冬天的雪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10、今年1月份海南最低气温跌破0℃,五指山水满乡岀现结霜现象。霜的形成属于( )
A . 凝固现象
B . 汽化现象
C . 凝华现象
D . 液化现象
11、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
B .
夏天,薄雾缥缈
C .
秋天,露珠晶莹
D .
冬天,雾松簇簇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缈的雾
晶莹的露
凝重的霜
轻柔的雪
同样的水分子
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物态可以变化
犹如生活需要色彩
试分析文中的有关物理过程:
文中句子 |
物态变化 |
吸、放热情况 |
|
液化 |
|
凝重的霜 |
|
|
2、如图所示,严冬的早晨拉开窗帘,发现窗户玻璃内侧附着的一层冰花。冰花是由空气中的 发生 形成的,此过程可导致玻璃的温度 。
3、2020年的年末,气温急剧下降,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使我市银装素裹,连续两天气温维持在-3℃~-7℃之间,雪后的这两天,小明同学发现屋顶的积雪减少了许多,他认为这是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的“霜”和“雪”都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5、为了保证质量,新冠肺炎疫苗要在一定的冷冻条件下进行生产、运输、贮存,即所谓冷链。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 (选填“升华”、“凝华”或“凝固”),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6、瑞雪兆丰年。2018年元月,安徽多地普降瑞雪,雪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冻肉块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后,其表面会形成一层霜,请你解释这层霜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