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三年中考两年模拟汇编 专题四:压强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p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p、△p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p>p , △p=△p B . p<p , △p=△p C . p>p , △p>△p D . p<p , △p<△p
2、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
A . 用钓鱼竿钓鱼 B . 用吸管吸饮料 C . 用硬棒撬石块 D . 用温度计测温
3、下列工具中,主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 吸尘器 B . 液位计 C . 密度计 D . 订书机
4、生活中很多装置运用了物理知识,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 . 液位计 B . 密度计 C . 吸尘器 D . 订书机
5、如下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桌面上切割后,桌面受到的压强大小减小一半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所示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情景,玻璃容器底端扎上相同的橡皮薄膜,竖直放置后注入适量的水。若玻璃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大小不同 ,以下结论中无法得出的是(   )

A . 液体同一深度处的压强相等 B . 液体内部存在着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C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受容器形状的影响 D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受容器底面积大小的影响
7、以下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 载重卡车有很多车轮 B . 书包背带较宽 C . 针尖做得很尖锐 D . 铁轨铺在枕木上
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如图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p的大小关系为(   )

A . p>p B . p=p C . p<p D . 无法判断
9、刀刃磨得锋利是为了(  )
A . 增大压力 B . 增大压强 C . 减小压力 D . 减小压强
10、实心均匀柱体甲、圆台乙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高度相同、底面积S>S , 如图所示。若在甲、乙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将切下部分竖放在对方剩余部分正上方后,甲、乙上方受到的压强p′<p′。则截去前甲、乙对地的压力F、F , 压强p、p的大小关系是(  )

A . F>F , p>p B . F>F , p<p C . F<F , p>p D . F<F , p<p
11、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
A . 托里拆利实验 B . 阿基米德实验 C . 帕斯卡球实验 D . 马德堡半球实验
12、飞机起飞时,随着上升高度增加,关于机舱外大气密度和压强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度增大,压强增大 B . 密度减小,压强增大 C . 密度增大,压强减小 D . 密度减小,压强减小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潜水员测得所戴潜水镜某点处水的压强为 帕,它表示该处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水的       牛,该点的深度为      米;若继续下潜,则该点水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密切相关,图(a)中双肩背包的背带做的较宽,是为了减小      ;(b)中锅炉液位计是利用了      原理;(c)中“负压病房”是利用病房内的      低于病房外,避免了医护人员交互感染。(均选填物理概念或装置名称)

3、在“测定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用电子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32克,测量石块体积过程如图所示,该石块的密度为      千克/米 ;如图(a)所示的装置叫做      ,如图(b)、(c)和(d)是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的关系。

4、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的质量m      m , 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      p。(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      关系,U形管中两管液面的      反映了金属盒所在处液体压强的大小。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物体的            

6、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某初中生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3×104帕,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约为      牛,当他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欧姆首先揭示了同一导体中电流与      的关系;      首先用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容器甲中盛有水,水的深度为0.08米,容器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

①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

②求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③现往容器甲中加水,直至与乙容器中的液面等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196帕,求液体乙的密度ρ

2、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2S,容器足够高。

①若容器甲中水的质量为2 千克,求甲中水的体积V

②若容器甲中水的深度为 0.1米,求水对甲底部的压强p

③现有三个物体A、 B、C,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个,将其放入容器甲或乙中(物体均能浸没在水中),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Δp、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均最大。写出选择的物体和容器并说明理由,求出Δp水最大和Δp容最大

物体

密度

体积

A

2V

B

3V

C

ρ

3V

3、“蛟龙号”悬停时,上表面深度为7000米,重力为2.2×105N。
(1)蛟龙号悬停时,求F
(2)蛟龙号的p很大相当于手掌上放一辆7×105牛的卡车,手掌面积为0.01m2 , 求p的估值;
(3)推论pgh;
(4)已知蛟龙号上表面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设液体压强为p′,海水密度为ρ′,上表面深度为h′,能不能说明p′=ρ′gh′,并说明理由。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小华同学使用U形管压强计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小华在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后,将U形管压强计带有橡皮膜的探头浸入水中的不同深度并调整橡皮膜的朝向,将对应的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cm)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橡皮膜在水中的朝向

橡皮膜中心深度h(cm)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cm)

1

朝上

3

2.6

2

朝下

3

2.6

3

朝左

3

2.6

4

朝右

3

2.6

5

朝上

6

5.4

6

朝上

9

8.2

(1)实验时,通过观察      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并得出初步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中橡皮膜朝向和△h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h和△h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下列能用本实验结论解释的现象(做法)是      (填写选项序号)。

A.拦河大坝筑得上窄下宽            B.瀑布越高冲击力越大

C.潜水越深胸口越闷                D.看到的河底比实际的河底浅

2、某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研究实心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及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他们选用了不同密度、不同体积的物块浸入水中,待物体静止后,利用仪器测出了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以及台秤的示数F,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块的密度 (千克/米3

物块的体积V(×10-43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帕)

台秤的示数F(牛)

1

0.4×103

3.0

2600

4.6

2

0.4×103

4.0

2800

5.0

3

0.6×103

1.0

2300

4.0

4

0.6×103

2.0

2600

4.6

5

0.6×103

3.0

2900

5.2

6

0.6×103

4.5

3000

5.4

7

0.8×103

2.0

2800

5.0

8

0.8×103

3.0

3000

5.4

9

0.8×103

5.0

3000

5.4

10

0.8×103

5.5

3000

5.4

(1)观察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与5与6或7与8)中p与V的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块漂浮在同一容器的水中,      
(2)观察实验序号1与5与8(或4与7)中F与p的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实心物块漂浮在在同一容器的水中,      
(3)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1与4(或2与7)中p与V的数据,可知:当      相同时,F相同,p也相同。
(4)小明分析实验序号9与10数据,发现不符合上述结论,请判断可能存在原因,并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写出推导过程。
(5)若选用密度为0.7×103千克/米3、体积为3×10-43的物块放入上述容器中,可推断:p为      帕,F为      牛。
3、小明在高海拔地区旅行,发现鸡蛋煮不熟,查阅资料发现煮鸡蛋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水温达到沸点后温度在不断提升,不同气压下沸点不同,以下是气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序号

大气压(kPa)

沸点(℃)

1

0.51

81

2

1.01

100

3

2.03

120

(1)气压和沸点的关系      
(2)说明鸡蛋煮不熟的原因      
(3)在高原上想要快速煮熟鸡蛋需要:______。 (3)
A . 耐烧的锅 B . 比热容大的锅 C . 内部气压高的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三年中考两年模拟汇编 专题四:压强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