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三 物态变化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屋顶的霜
B . 窗玻璃上的冰花
C . 树枝上的雾凇
D . 水面上的冰
2、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烘干湿手
B .
哈出白气
C .
霜打枝头
D .
湖面结冰




3、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 .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 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 . 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4、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 “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5、新宁崀山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家瑰宝”、“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其中八角寨景区常年云雾缭绕,这些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 . 液化
B . 熔化
C . 凝华
D . 汽化
6、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升华,后液化
B . 先汽化,后液化
C . 先汽化,后凝华
D . 先液化,后汽化
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 . 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 . 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 . 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8、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 . 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 . 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 .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 . 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9、今年1月份海南最低气温跌破0℃,五指山水满乡岀现结霜现象。霜的形成属于( )
A . 凝固现象
B . 汽化现象
C . 凝华现象
D . 液化现象
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暮春,露珠晶莹,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 盛夏,晨雾飘渺,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 深秋,雾凇洁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 隆冬,大地冰封,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1、“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 .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C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13、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4、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 )
A . 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B . 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
C . 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D . 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
15、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
冰融水开
B .
雾绕险峰
C .
露润绿叶
D .
霜打枝头




16、每年3月至4月,贵港会出现“回南天”这种气候现象,即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 . 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 . 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 . 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 . 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1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 .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18、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
A .
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B .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C .
严寒天气“泼水成冰”
D .
冬天树木上的“雾凇”




1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 . 夏天打开冰箱有“白气”产生是汽化现象
C . 秋天的早晨草上有露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D . 衣柜内的卫生球变小是汽化现象
20、周末下午烈日炎炎,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罐可乐,放在餐桌上,不一会儿这罐可乐“大汗淋漓”。下列现象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 水烧开后壶嘴附近冒“白气”
B . 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C . 阳光下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D . 燃烧的蜡烛在“流泪”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图乙是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做研究水沸腾的实验时,当水温为8℃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利用记录的数据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从计时开始,水被加热 min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
3、在我国“祝融号” 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4、小刚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他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要 热量,温度 。
5、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6、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 ℃;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 (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7、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一定质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 (选填“不断升高”、“保持不变”或“不断降低”)。
8、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实验前需要调节铁圈的高度,此时的酒精灯应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丙是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

9、勤洗手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在生活中找们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洗完手以后身边没有纸巾、毛巾或其它可以擦手的东西,此时为了让手快点干,你通常会采用的做法是 ,你的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写出一种做法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10、如图所示是某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该固体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1、取20g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冰由-10℃到-5℃吸收热量 J,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c冰=2.1×103J/(kg·℃)]
(2)试管内冰全部熔化后,持续加热,试管内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按照实验规范要求,调整铁圈B确定其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 要”)点燃酒精灯。
(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温是 。
(4)图乙为某小组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选填“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 ,且要完全 在被测液体中;
(2)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加热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水的温度 | 90 | 92 | 94 | 95 | 96 | 97 | 97 | 97 | 97 |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可知当地大气压应 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4、在探究冰熔化的实验过程中,假设试管内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1)要对试管中的冰均匀加热,应采用甲、乙两图所示装置中的 图所示装置。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 ℃ 。
(3)实验中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其内能 ,温度 ;
②图丁中线段 和线段
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该物质在两种物态下 不同。
(4)试管内所有冰熔化完后,继续实验,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5、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甲图装置错误的地方是 。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 (选“A”或“B”)。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4)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6、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

(5)甲因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7、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乙图知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继续加热温度
,该物质的熔点为 ℃;
(3)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实验完毕后,小组同学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水,然后继续使用相同器材加热,想要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之后,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 。
8、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盐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2中温度计示数为 ℃;
(2)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效据,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 ℃。
(3)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象,其中图象 (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其原因是 。
(4)同学们观察到戊图中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10、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
(2)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 。
(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 (选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