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跨越千年,化学见证并参与了材料的发展,成为更好的彼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制作奔马使用的青铜是金属材料 B . 烧制瓷器使用的黏土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C . 制造船体使用的玻璃钢是复合材料 D . 制造柔性显示屏使用的石墨烯是合成材料
2、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胆矾的研碎    B .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C . 淡化海水    D . 明矾净水
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蒸发食盐水    B . 液体的量取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氧气
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氮气用于制硝酸 B . 钛用于制人造骨 C . 氯化钠用于制碳酸钠 D . 烧碱用于制肥皂和纺织工业
5、下列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B . 为防止铁锅生锈,炒菜后及时清洗然后保持干燥 C . 为减少水分散失,减少接触细菌病毒,用聚乙烯保鲜膜短期包裹蔬菜、水果 D . 将发酵粉(含小苏打和有机酸)与面粉、水混合制作发面食品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蓝色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B . 向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C . 汽油加入高锰酸钾中:暗紫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淡黄色变为紫色 D . 检验水通电分解后负极得到的气体:木条燃烧更旺,产生蓝色火焰
7、下列应用、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 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    2Hg+O2 Hg2O    化合反应 B . 除去银粉中的铜粉    Cu+2AgCl=2Ag + CuCl2    置换反应 C .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2KClO3 2KCl + 3O2↑    分解反应 D . 盐酸除水垢的反应之一    2HCl +CaCO3=CaCl2+H2O +CO2↑    复分解反应
8、下列有关生命、健康与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青少年缺锌会发育不良,可适当食用海产品、奶类、豆类等食物 B . 人体摄入过多油脂,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C . 食用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可以预防贫血病 D . 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会引起中毒,可用酚酞溶液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9、咖啡碱 (C8H10N4O2)与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类等共同作用产生茶汤的回甘滋味。“苦尽甘来”是好茶的标准,学习、人生亦如是。下列有关咖啡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咖啡碱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 5: 16 B . 保持咖啡碱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 C . 每个咖啡碱分子含有 22 个原子 D . 咖啡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聚合物
10、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夏季钢轨间的间隔变窄

铁原子间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

一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少一个氧原子

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氢氧化钾溶液和石灰水都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A . A   B . B   C . C   D . D
11、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94%,O3 既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又是温室气体 B . 可利用的陆地淡水不足全球总储水量的 1%,农业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节水 70%以上 C .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可以炼制成汽油、煤油、塑料等产品 D . 用塑料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可以保护金属资源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错误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案一

方案二

A

硬水和软水

蒸干,比较析出固体的多少

蒸馏

B

羊毛线和腈纶线

用手触摸

灼烧,比较产物

C

18K 黄金和 24K 黄金

加热,观察颜色

刻画,比较硬度

D

磷矿粉和硝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加水,比较溶解性

A . A   B . B   C . C   D . D
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乙均是易溶性物质 B .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C . 50℃时,甲溶液的状态由 b 点转化为 a 点,只能通过增加甲的方法 D . 40℃时,用 50g 水可以配制成甲、乙均达到饱和的混合溶液 80g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氧化铜

过量稀硫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氯化钠

泥沙

足量水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臭味

足量活性炭

过滤

D

二氧化碳

氯化氢

氢氧化钠固体

通过装有足量氢氧化钠的干燥管

A . A   B . B   C . C   D . D
15、久置于空气中的氧化钙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氧化钙样品中钙、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100:1:12,完全变质后与 125g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样品中未变质的氧化钙占原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
A . 20% B . 40% C . 56% D . 60%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一个是沃野黑土,一个是九省通衢。黑龙江与湖北为抗击疫情并肩作战,“江”“湖”情深。后疫情时代,两江共流,直播带货同促产业复苏。

(1)“江”“湖”两地物产丰盛。湖北的小龙虾与龙江的大豆制品不仅富含      (填营养素),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中的钙、磷是人体中的      元素。湖北莲藕,甜嫩脆爽,藕丝绵长,藕“丝”主要含有      ,其虽不能被人体消化, 但却在消化过程起特殊作用。“稻花香米出龙江”,大米富含的营养素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      提供能量。
(2)黑龙江与湖北同为“中华粮仓”,两省农副产品闻名全国,源于绿色精耕、土沃农勤。为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适量施用的一种有机肥的化学式是       。为增强水稻、玉米的      能力,可适量施用硫酸钾,长期施用此肥会使      
2、铁马开犁,千钧奋进!龙江腾飞,智耕护航!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发生“器”质变化。

(1)无人驾驶农机的部分零件为黄铜材质,除了可塑性好、易加工,主要还利用的两条优良性能是      。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目前世界上铜的冶炼方法主要分为: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两大类,火法炼铜占比更大。利用黄铜矿火法炼铜的反应之一是:在高温条件下,二硫化亚铁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化亚铜、硫化亚铁和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喷洒农药的无人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利用风力发电机产生的能量为无人机充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与利用煤发电相比,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填两种)等污染物。
3、分类、类比和迁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改进的目的主要是“简化(装置)”、“节约药品”、“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或实验现象更明显”、“环保”等。据此,可将下列实验中的 A 与      (填“B”或“C” 或“D”)归为一类,依据是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木炭还原氧化铜

硫在氧气中燃烧

A

B

C

D

(2)类比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氧气不充足时与硫化氢反应:O2+2H2S 2H2O+2S,类比此反应写出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与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根据金属比被置换出的金属活泼,可推知氯气比硫活泼, 氧气比硫活泼。它们化学性质的这种递变是因为组成氯气和硫的位于同一周期的氯、硫元素的原子核外②      ,但      ;组成氧气和硫的位于同一族的氧、硫元素的原子的③      ,但      。(“②”或“③”请任选其一回答)
4、下图是碳和水蒸气制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微观模拟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 C 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      ,使之正确;
(2)A→B 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3)通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分类,可判断此变化是置换反应,从生成物角度进行的微观解释是       
(4)某元素的 1 个原子与B 中的 1 个碳原子、1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所含质子的总和相同, 则比该元素少一个周期多两族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实验室有过氧化氢、稀盐酸、锰酸钾、二氧化锰、碳酸钙,下列仪器、装置及用品:

(1)根据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利用上述药品制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的仪器是      ,还需补充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利用制得的氧气探究燃烧的条件,将发生装置与D 装置连接,D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发生装置中      (填化学方程式),使瓶内气体增多,压强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又因为氧气      ,与 D 热水中本来不燃烧的白磷接触,使其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需将上述药品中的      改为      ,通过装置 A验证所得气体为二氧化碳后,连接装置B→E,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 反应,B 中的试剂X 是      ,根据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可以构建如图所示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其中的一个反应关系能实现波尔多液的配制,一个相互转化关系能实现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用“—”或“⌒”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 ”或 “↔”、“ ”表示两种物质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写出C、D 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①C:       ;②D:       
(2)通过非基本反应类型实现 B A 的化学方程式为       
(3)足量(打磨过的)E 与F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为测定某氯化镁和氯化钠样品(杂质不含镁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中氯化镁的纯度,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如下: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列出求解 B→C 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       
(3)配制实验中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为      
(4)该样品中氯化镁的纯度为      
(5)F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 ,经过此流程最多可得到金属镁的质量为       kg。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为探究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如图实验中某酸的成分,进行下列活动:

(1)(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某酸是稀盐酸还是稀硫酸?

(猜想与假设)秦思: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石建:该“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他的理由是      (填化学方程式),因在溶液中没有产生      ,所以没呈现明显的现象,需借助其他试剂证明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2)(实验探究)为解决问题,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反思与评价)从 1 滴加一定量的某酸,2 同时采集数据。观察到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产生气泡,气球膨胀,溶液仍为红色。据此,可确定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实验中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如图 B,b 点以后溶液中产生气泡,ab 段      ,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溶液中产生气泡前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的阴离子的数目变化图 C,可以解释滴加某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 图中①表示的是      (填符号),请将其他阴离子的变化趋势和符号补充在图 C 中      

(3)(证据与解释)经过思考,单杰认为,要确定某酸的阴离子,还需继续滴入某酸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继续加入某酸对后续实验的作用是            
(4)(实验探究)单杰提出实验设想: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取硝酸银溶液,从 3 加入瓶中,若产生白色浑浊,则可以确定某酸为稀盐酸。裘臻对单杰的实验设想及得出的结论质疑。通过交流,单杰和裘臻最终达成共识,从 3 依次加入      ,(填试剂),根据实验现象,最终确定了某酸的阴离子是氯离子。
(5)(归纳总结)经历上述探究过程,可以总结出:在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时, 为避免加入的离子与(可能)存在的干扰性离子结合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要      、用量合适的离子,除尽      ,排除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