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 6.3 液体内部压强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共3小题)
1、利用图像可以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是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 ,液体密度ρ甲 ρ乙(选填“>”“<”或“=”)。
2、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某一深度处,U型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下列操作会使高度差增大的是( )
A . 仅将金属盒向上移动
B . 仅将金属盒水平移动
C . 仅改变金属盒面的朝向
D . 仅在水中加入食盐,食盐溶解后
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对金属盒进行下列操作时,能使高度差增大的是( )
A . 在原位置转动180°
B . 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 . 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 . 放入酒精中的同一深度处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共4小题)
1、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 , 往桶里倒入重80N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水平台面上(g=10N/kg)。请你计算:
(1)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2、“奋斗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领先深海潜水器,若在某次工作过程中该潜水器下潜深度为
,此时潜水器受到的海水压强为
;若“奋斗号”舱门面积约为
,则舱门所受液体压力为 N(g=10N/kg,ρ海水=1.03×103kg/m3)。



3、工程师把三峡水电站水库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水的深度越深,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当水库水深为100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 Pa(已知
,
)。


4、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Pa,a点、b点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
)

三、基础题目(共7小题)
1、潜水艇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水对它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潜到水面下100m处,受到水的压强是 Pa。
2、随着夏季汛期的到来,水库水位持续上涨,水位上涨过程中,水对坝底的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水库水深达到50m时,坝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Pa。(g取10N/kg,ρ水=1.0×103kg/m3)
3、如图所示,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记下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两高度差h,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 ;接着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压强计液面高度差h将 ;(“减小”、“不变”或“增大”)。保持探头深度不变,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搅拌均匀,则压强计液面高度差h将 在水中液面高度差h。(填“小于”、“不变”或“大于”)
4、如图为帕斯卡实验,在一个封闭的木桶内装满水,从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向细管里只灌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这个实验说明液体压强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 . 液体的重力
B . 液体的体积
C . 液体的深度
D . 液体的密度
5、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将探头置于如图所示位置。此时探头受到水的压强是( )
A . 103Pa
B . 2×103Pa
C . 3×103Pa
D . 4×103Pa
6、如图所示,一个空的玻璃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橡皮膜的形变情况是( )
A . 第一次向外凸起,第二次向内凹陷
B . 第一次向内凹陷,第二次向外凸起
C . 两次都向外凸起,第一次凸起程度更大
D . 两次都向内凹陷,第二次凹陷程度更大
7、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某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增大的是( )
①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
②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
③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④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④
四、中等题目(共8小题)
1、如图密封的圆台容器里装满水,若把该容器倒置后,水对容器底的( )
A . 压强增大
B . 压强不变
C . 压力减小
D . 压力增大
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8m,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 , 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kg/m3 , g取10N/kg。求: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液体压强相等,则甲、乙杯中液体密度ρ甲、ρ乙大小关系为( )
A . ρ甲<ρ乙
B . ρ甲>ρ乙
C . ρ甲=ρ乙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个锥形容器内的水面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且水均未溢出,这时水对两个容器底的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 的关系是:( )
A . F甲=F乙、P甲=P乙
B . F甲>F乙、P甲<P乙
C . F甲>F乙、P甲>P乙
D . F甲<F乙、P甲<P乙
5、如图所示,向两个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 . 甲大
B . 乙大
C . 一样大
D . 无法确定
6、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种液体内部的压强p与深度h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取
,则由图像可知:

(1)该液体内50cm深处的压强为 Pa;
(2)该液体内80cm深处的压强为 Pa;
(3)该液体的密度是
。

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甲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 , 压力为F1 , 乙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 , 压力为F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p1<p2
B . F1< F2
C . p1=p2
D . F1> F2
8、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试管中都盛有水。若两个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
、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无法确定



五、提升题目(共6小题)
1、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1)
A . 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 . 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
(3)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 (选填“上移”或“下移”);
(4)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多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题中字母和ρ水表示)。
2、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的液体压强为2.94×103Pa,则液体的密度是 kg/m3;A点液体的压强为 Pa。(g=9.8N/kg)
3、如图甲所示,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图乙表示此过程中最杯底都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4、如图,一方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用竖直薄隔板将其分成左、右两部分,右侧部分横截面积是左侧的2倍,隔板底部有一小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左、右两侧分别注入两种不同液体,液面在图中位置时,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左、右两侧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
B . 左、右两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
C . 左侧液体的密度小于右侧液体的密度
D . 容器中左、右两侧液体的质量相等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圆形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F甲>F乙
B . F甲´>F乙´
C . F甲<F乙
D . F甲´<F乙´
6、如下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p乙
B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 F乙
C .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 p乙′
D .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