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有关机械做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效率越高的机械,功率越大
B . 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越大
C . 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D .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2、小明两次分别用时60s、40s把同一捆书从一楼匀速搬上三楼,比较两次搬书过程对书做功和做功的功率,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用时少的做功多
B . 用时少的做功功率大
C . 用时多的做功多
D . 用时多的做功功率大
3、A中的杠杆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C、D中的物体被匀速吊起,所有物体重力均为G,不计动滑轮重力、绳重和一切摩擦,则所用拉力F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4、图示的四种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园艺剪
B .
筷子
C .
瓶盖起子
D .
核桃夹




5、如图工人师傅正在使用一根硬棒撬动石头,使用此硬棒( )
A . 省力且省距离
B . 省力但费距离
C . 费力且费距离
D . 费力但省距离
6、某汽车公司对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性能进行测试,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F甲和F乙以及牵引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甲和W乙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F甲<F乙 , W甲<W乙
B . F甲>F乙 , W甲>W乙
C . F甲=F乙 , W甲<W乙
D . F甲=F乙 , W甲=W乙
7、下面四幅图中所描述的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 .
使小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的推力
B .
搬石头但没有搬动,手对石头的力
C .
托着货物停在水平地面上,叉车对货物的力
D .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手提滑板的力




8、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木杆的作用力F,使木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A . 先变大,后变小
B . 先变小,后变大
C . 一直是变大的
D . 一直是变小的
9、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5s将重9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m。已知动滑轮重为1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为90N
B . 提升物体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有用功为200J
C . 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为36W
D .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10、下列图像中,正确表示在水平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所做功和时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1、小斌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把重300N的货物匀速提升1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所用的拉力是20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
B . 动滑轮的质量为50N
C . 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是75%
D . 利用该滑轮组既可以省力还可以省功
12、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s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 10J
B . 15J
C . 30J
D . 50J
二、填空题(共19小题)
1、如图,人向下拉绳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400N,动滑轮重60N,不计绳重及摩擦,将重物匀速提升0.5m,人需用的拉力为 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人所做的有用功为 J。
2、如图,用滑轮组将一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所用拉力F=100N,若该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滑轮组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为 J。
3、如图所示,用20N的水平推力,经过2s时间,使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移动0.5m。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J,推力F的功率为 W。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拉力F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m/s;若以动滑轮为参照物,物体A是 的。
5、如图,有人利用该滑轮将G=10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0cm(不计绳重G和摩擦),此过程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 J,若动滑轮重10N,则F= N。
6、小勇放学后,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用时3min,又用1min爬上了大约9m高的四楼回到了家,小勇的重力为600N。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为 J,他所做总功的功率是 W。
7、利用斜面把重60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已知斜面长1.5m,高0.4m,机械效率为80%,则拉力的大小为 N。
8、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300N的A物体,使A物体在10s内向右移动了2m,若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N,拉力F大小为5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水平拉力F所做的功为 ,功率为 ;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9、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动滑轮重为 N,3s内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J。
10、如图所示,一木块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木块(不计大小)的重力为
,所受支持力为
,则木块由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J,支持力做功为 J。


11、如图所示,
为一可绕
点自由转动的轻质杠杆,
垂直于
,且
长度为
,
长度为
,在
中点
处挂一质量为
的物块,要求在端点
处施加一个最小的力
,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力
的力臂应是
,最小的力
是
。

















12、一名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450N的货物,在10s内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4m,建筑工人所用的拉力是300N。则该建筑工人所做的有用功是 J,建筑工人做功的功率是 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13、在水平地面上工人师傅沿水平方向推重
的木箱做直线运动,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
内木箱受到的推力恒为
,则在这段时间(
)内,木箱受到的推力的功率是 W,
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 N(忽略空气阻力)。





14、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 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如图所示,它的作用是可以改变 ;在国旗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拉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国旗的重力。(不计绳重和摩擦)
15、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A为重心,他的体重为600N,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的力臂是 m,大小为 N。
1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物体上升1m,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为250N,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则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士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0-2s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N。4~6s内推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
18、我们做俯卧撑时,可以把身体简化成一个杠杆模型,如图所示,若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0N,那么为了保持平衡,地面对手的支持力的力臂为 m,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大小应为 N。
19、工人使用独轮车搬运石头,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车箱和石头所受的总重力
,推车时,双手向上的力
;如果将这些石头偏向车箱前部装载,推车时,双手向上的力为
,则
(选填“
”、“
”或“
”)。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能源汽车因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如图是国内某型号的新能源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为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000m,用时50s,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
,求满载时:


(1)汽车的总重力;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3)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
2、小明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把重
的物体匀速提高
,所用时间为9s。


(1)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轮与轴间的摩擦,求人对绳的拉力大小
;

(2)求小明提升该物体的过程中,所做有用功的功率大小
;

(3)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
,不计绳重及轴与轴间物摩擦,求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四、作图题(共3小题)
1、用一根钢棒撬动地面上的一块大石头,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作出最省力时的动力方向F并标出相应支点O的位置。
2、如图所示,利用杠杆
撬动重物M,O为杠杆支点,
为杠杆的动力臂,现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⑴作出杠杆动力 的示意图;
⑵作出重物M对杠杆压力 的示意图。
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
可以绕
点转动,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动力
的动力臂
和阻力
。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在“探究杠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1)先要调节好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①消除杠杆自重对平衡的影响;
②方便直接读出 的长度;
(2)如图甲所示,小刘同学在调节前发现杠杆静止时,左端下沉,可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平衡;
(3)如图乙所示,小刘同学在杠杆左侧挂了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右侧A点处应挂 个同样规格的钩码。
2、如图所示,是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称,拉力大小为 N,将弹簧秤向上拉动15cm时,则有用功为 J,总功为 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取下2个钩码,再做实验,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最优方法是 (选填编号)。
①减小摩擦 ②减轻滑轮的重量 ③减轻提升的重物
④减小摩擦并减轻提升的重物 ⑤减小摩擦并减轻动滑轮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