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测试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东方红3号”是我国首艘,同样也是世界第4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这说明,我国在静音考察船领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 . 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D . 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2、今年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合唱一曲《少年》,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合唱团中有高、低声部,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的大小
B . 现场观众被要求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我们能在电视中看到现场画面,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 .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
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B .
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 .
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
D .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 . 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 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5、“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 . 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 . 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 . 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 物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 . 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
D .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有效控制噪声
7、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 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D .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 . 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 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9、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 . “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 . “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10、张吉怀高铁(即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速铁路)即将开通,工人师傅在铁路经过有住户的地方加装了隔音墙。隔音墙的作用是( )
A . 声源处减弱噪音
B . 传播途中减弱噪音
C . 人耳处减弱噪音
D . 以上都正确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音特性的角度来看,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再美妙的音乐,只要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或休息,都属于 。
2、探测器探测到的两种声音振动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确定 是噪声, 是乐音。
3、广场舞是现在流行的健身方式,但较大的音乐声会干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如图所示是广场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要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4、小轩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音乐声,他根据声音的 判断出这是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控制噪声。
5、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6、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中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是防止 (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露目标;他们在越野拉练时能听到指战员下达的各种口令,声音是通过 传到战士们的耳中。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______(填序号)。 (3)
A .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 .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 . 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 .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
到回声前进了3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笛声2s通过的路程;
(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4)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