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 光现象、透镜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筷子“弯折”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 . 图乙中,手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 . 图丙中,塔影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 . 图丁中,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2、如图是用墨水成像观看日食的情景。在容器中装上黑墨水放在太阳下,通过水面可看到太阳的像。关于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正确的是的( )
A . 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B . 这个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这个像是实像
D . 这个像比太阳小
3、下列光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 平面镜成像
B . 雨后的彩虹
C . 凸透镜成像
D . 小孔成像
4、柳叶湖风景区是人们喜欢游玩的地方,在湖边行走,经常会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人们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
A . 都是反射形成的像
B . 都是折射形成的像
C . 分别是反射和折射形成的像
D . 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像
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 .
天空中的彩虹
B .
池塘中树的倒影
C .
水中的鱼儿
D .
手影




6、如图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使用的工具,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汲水的桔槔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②钻木取火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③司南利用了地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指示南北
④篆刻刀的刀刃很薄是为了减小压强
⑤日晷测定时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⑤
7、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漫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反射定律
B . 近视眼患者需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 . 使用手机照相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 . 人从岸边看水中,看到的鱼在其实际位置的下方
8、2021年2月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又一次激起观众对国学经典的喜爱。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狗叫声是通过大地传到人耳
B .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是以河岸作为参照物
C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 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成的实像
D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9、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水中筷子
C .
雨后彩虹
D .
水中“倒影”




10、下列透镜中凹透镜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人员每天喷洒消毒液,并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喷洒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体温检测己成常态,在人员密集的医院、车站、机场等地方都安装有“门式人体测温仪”,如图所示,人通过门时就可检测出人的体温状况,这是利用 来工作的,它属于一种
(选填“可见光”、“不可见光”)。
3、2021年5月25日晚,520架无人机在长沙橘子洲上空变换队形,摆出“禾下乘凉梦”、“袁隆平院士的画像”等图样,用来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无人机组是利用 为载体来获得信息的;“禾下乘凉梦”的图样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现象。
4、小明站在厚度忽略不计的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是一个与他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虚像,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m。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舞蹈教室有一面平面镜,四位学生在平面镜前排练舞蹈,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分别用
,
标出
,
两位学生像的位置。




2、请你将光路补充完整。
四、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小明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
缩放 | 正倒 | 虚实 | ||
35 | 14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25 | 17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20 | 20 | 等大 | 倒立 | 实像 |
16 | 25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5 | ﹣ | 放大 | 正立 | 虚像 |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
(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像距逐渐增大;
(4)如果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可以制成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和反射光
的径迹。改变光来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两侧的
和
,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乙,纸板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
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
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



(3)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
,可观察到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4)如果让光线逆着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5)陈涛同学还想用图丙和图丁模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照图丙那样,把几根细针垂直入一张硬纸板中,表示法线,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将平行射出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丁所示,这时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上时,反射光线 (选填‘平行’或‘不平行’),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漫反射 (选填‘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小明发现实验中所用的激光垂直照在光屏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这样使得实验中更容易观察光路。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于是拆开激光笔。如图乙所示,一束很细的激光发射出来后通过一个透明的圆柱体,由于圆柱体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最终使激光在光屏上展开得很宽。
4、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
(2)小华为了准确的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找到了平行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
(4)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华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看成视网膜,则此时成像情况相当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5、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小伟想用光路图记录这一现象,请帮他在甲图中把光路图补充完整 ;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 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6、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
(1)小聪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1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2所示图像,由图可知,白纸被烤焦的最短时间为2min,对应的s为 cm,此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f;
(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仅将题(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如图3所示位置,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 (选填“虚”或“实”)像;
(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制成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