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时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冬天,晒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 凝固 B . 液化 C . 升华 D . 凝华
2、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热的一组是(   )
A . 熔化、汽化、液化 B . 凝固、液化、凝华 C . 汽化、熔化、升华 D . 升华、凝固、凝华
3、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 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 B . 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C . 洒在玻璃板上的水过一段时间不见了 D . 冬天下雪飘的雪花
4、下列各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 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 . 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 . 秋天,瓦片上出现一层层霜 D .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5、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   )
A . 汽化而成 B . 升华而成 C . 先汽化后液化而成 D . 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 湿手烘干 B . 深秋凝霜 C . 清晨结露 D . 冰雪消融
7、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屋顶的霜 B . 窗玻璃上的冰花 C . 树枝上的雾凇 D . 水面上的冰
8、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烘干湿手 B . 哈出白气 C . 霜打枝头 D . 湖面结冰
9、“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 . 凝华 B . 液化 C . 凝固 D . 升华
10、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能直接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舞台上的烟雾效果通常用干冰制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B . 雾是干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C .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 舞台上的烟雾是水蒸气
11、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2、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 初春,冰雪消融 B . 盛夏,朝露晶莹 C . 晚秋,霜打枝头 D . 严冬,滴水成冰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霜会出现在罐身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2、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我国民间流传的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其中的“霜”和“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花”常常出现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5、小蓓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蓓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请你根据这些资料判断,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图片_x0020_100032

6、最近,某地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如图是“观察碘的升华”的实验装置。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到烧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黑色的颗粒,这是气态碘发生了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生活中      (选填“露” “冰”或“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图片_x0020_100010

8、诗仙李白在《静夜思》中描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其中“霜”在形成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9、寒冷冬天的清晨,吴老师准备开车去上班,上车后,看到挡风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      (选填“车内”或“车外”)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
10、在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如图所示。该冰雕作品连续放置在-20℃的气温下,过一段时间后,其体积和质量会逐渐变小,这是因为该冰雕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1、2021年1月7日,成都市区今年的第一场雪不约而至。雪的形成是由水蒸气遇冷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小冰晶。冰雪消融时.会向周围环境中      (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玻璃壁变黑为什么?

2、大型文艺汇演时,经常向舞台上喷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营造出雾气缭绕的舞台效果,使表演者犹如身处仙境,如图所示。请分析说明这些雾气形成的原因。

3、把干冰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请你分析说明这层霜是怎样形成的?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装有碘晶体的密封试管浸入一直沸腾的水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出现大量的紫色的碘蒸气。

小明猜想:碘蒸气,是由固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产生的

小芳猜想:碘蒸气,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产生的

已知:

一标准大气压

碘的熔点

碘的沸点

水的沸点

酒精灯火焰

114℃

184.35℃

100℃

约500℃

请回答:

(1)两人猜想中提到了几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写出物态变化的名称)
(2)两人中,      的猜想是错的,理由是:       
(3)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碘的内能      ;烧杯中水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小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把“碘锤”放入热水中,
(1)观察到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      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她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小明发现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如图是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做物态变化实验时的情景。

图片_x0020_100029 图片_x0020_100030 图片_x0020_100031

(1)如图甲,把干冰放在敞口的容器中,会发现在周围出现大量“白雾”,“白雾”是由      (填物质名称)经过      (填物态变化)而来的;
(2)把干冰放入试管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乙),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气球中的气体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3)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丙),白霜的形成是因为靠近试管外壁的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选填“凝固”或“凝华”)成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时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