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20 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提纯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 .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2、

如表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

序号

横坐标

纵坐标

A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的质量

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产生气体的质量

C

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生成沉淀的质量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 A   B . B   C . C   D . D
3、除去如表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aCO3(CaO)

﹣﹣

 高温煅烧

 B

 KOH溶液(K2CO3

 适量Ca(OH)2溶液

 滴加试剂、过滤

 C

 Cu(Fe)

 适量CuSO4溶液

 滴加试剂、过滤

 D

 CO2(CO)

 足量NaOH溶液

 洗气、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4、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选项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A

在铜片上滴加稀盐酸

可观察到气泡

B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可观察到叶绿体

C

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像

D

馒头碎屑上滴加碘液

馒头变蓝色

A . B . B   C . C   D . D
5、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NaCl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B

KCl(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aO(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小

D

CO2(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 . A   B . B   C . C   D . D
6、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CO、CH4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Na2CO3(NaOH)溶液

检验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HCl(H2SO4)固体

除杂

加入适量BaCl2溶液

MnO2、KCl 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A . B . C . D .
7、下列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O2

CO

通过灼热的CuO

C

Fe

Cu

稀硫酸

D

MnO2

KCl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A . B . C . D .
8、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中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操作

A

CO2(CO)

点燃混合气体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N2(O2

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CuO(C)

隔绝空气加强热

A . A   B . B   C . C   D . D
9、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

二氧化碳、氮气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B

水与酒精

分别闻气味

C

呼出气体和新鲜空气

分别同速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

蒸馏水与食盐水

分别取两种液体少量,加热蒸发

A . A    B . B    C . C    D . D
10、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 .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 B .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 C .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 D .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
11、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除去Fe中的少量Fe2O3

加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B

除去二氧化锰中少量的氯化钠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H2中的少量HCl气体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用浓硫酸干燥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气体

点燃

A . A   B . B   C . C   D . D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个实验方案均错误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案一

方案二

A

氧化铁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通氢气,加热

B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闻气味

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C

氧气和氮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硬水和软水

蒸干

加肥皂水

A . A   B . B   C . C   D . D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粉

B

CO2

H2O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干燥

C

MnO2

KCl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Ba(NO32溶液

BaCl2

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三:      

猜想四:氢氧化钠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3)[定量分析】

探究小组的同学称取氢化钙样品的质量为10g,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中(假设氢化钙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且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质量为20g,试计算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和计算.

(1)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查阅资料】(Ⅰ)点燃不纯的H2可能会爆炸,CO有毒.

(Ⅱ)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碳酸、盐酸等酸性物质会变红.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 , 因为      

小芳说: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不可能含有CO和H2 , 因为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检验CO2

      

      

②检验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a.由步骤①的现象得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CO2 ,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b.由步骤②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2)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是否呈酸性?

小林检验维C泡腾片溶液是否呈酸性可选用的试剂是      

计算:a.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      

b.59g维生素C和       g柠檬酸(C6H8O7)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3、            
(1)图1装置中既能制O2又能制CO2的是      (填序号)。

请写出实验室用你所选装置制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制O2      

制CO2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来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2,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3)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 , 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Ⅰ.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      (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      

(5)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在实验室里,可用图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实验我可以得出的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是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此时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是不同的;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固体分离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和HCl

你认为以上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写出你的猜想      

(2)(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是否严密      (填“严密”或“不严”)。

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      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你的猜想成立

(3)(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硝酸钠溶液可能含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硫酸钠杂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钠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理由是      
(2)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3)产生白色沉淀C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4)硝酸钠溶液中的杂质最多有      种(填1、2、3、4)。
2、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威海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洋为我们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
(1)A:能通过物理方法获取的物质

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用化学方法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其中涉及到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膜法利用了增加海水一端压强促使淡水穿过淡化膜的原理,则用于淡化海水的膜在结构上应具有的特点      

(2)海水“晒盐”:①制粗盐。从海水获取粗盐用的结晶方法是      ,采用该方法是依据了氯化钠的性质      。为了更有效地从海水中提取粗盐,大规模海水“晒盐”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写一条即可)      ,微观角度解释风吹日晒有利于晒盐的原因是      

②粗盐纯化。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钠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通过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每步操作只用一次,不是每步操作都必须使用):

a、过滤    b、加过量的 溶液    c、加适量的盐酸    d、加过量的 溶液    e、蒸发结晶    f、加过量的 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拓展应用)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都是混合物,提取某种物质,首先要考虑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杂质不溶于水),要从中提取碳酸钾,应经过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每一步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它在最后一步中的作用是      

(3)B:利用化学方法制取物质——化学工业的核心

①化工行业选择原料时,通常需要考虑下列      因素等。

A、能不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所需物质   

B、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廉价易得

C、是否能与氧气反应   

D、是否含有所得物质中的元素

②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为原料,还可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材枓——纳米氧化镁,其简要流程如下:

实验室进行a操作时,要的玻璃仪器有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滤渣生产纳米氧化镁的过程中,若只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则最有可能是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下:

完成图中括弧里的内容:①      ,②      ,③      。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欲测定铜镁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镁合金20g放入烧杯,将2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质量/g

17.6

15.2

m

14

图片_x0020_1449981294

(1)m的值是      ,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最简比是      
(2)计算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3)在如图画出加入稀硫酸与产生气体关系的曲线图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20 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提纯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