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纸篓着火用水浇灭
B .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 . 夜晚液化气泄露开灯检查
D . 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
A . O2-—氧离子
B . 3H—3个氢元素
C . Fe3O4—四氧化三铁
D . 2N2—2个氮气分子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是( )
A . 生产化肥
B . 合成药物
C . 电脑程序
D . 开发能源
5、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 .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 .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 汽油挥发说明汽油分子的体积增大
D . 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都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6、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B . 氟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C . 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较易得到电子
D . 当x=8时,该微粒为阳离子
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B . 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燃料
C .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D . 金刚石硬度大,可以裁玻璃
8、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常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但如果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同时使用,则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2HCl+NaClO=X+NaCl+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有2种
C . 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2
D . 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O
9、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B . 反应生成的Z、W两物质质量比为28:17
C . 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10、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 . W可能是单质
B . Y可能是催化剂
C . 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
D . 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硝酸银中的阴离子 ;
(2)氦气 ;
(3)甲烷 ;
(4)标出Fe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2、乾安县人杰地灵,地下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知道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来检验。
(2)石油和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 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列举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建议: 。
3、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碳燃烧不充分时,与氧气反应生成 。
4、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约为198mL,微观解释为 ;
(2)用手触摸纯金饰品没有触电的感觉,是因为金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该粒子中 和 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对外不显电性。
5、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煤做成蜂窝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干果类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将食品与 隔绝以防腐。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2)上海世博会使用的LED灯,为其提供电的装置接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 转化为电能。
(3)含硫的煤燃烧产生的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也会产生酸雨。硫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化学变化无处不在。
(1)请写出一个化学变化的实例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请根据下列实验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 (填字母)。
(3)A实验中插入锥形瓶中的导管不易过长的原因是 。
(4)在B实验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此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5)写出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1)(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 。
(2)(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
乙组 |
|
实验方案 |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
结论 | 猜想1正确 |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 中进行。
(4)(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查阅资料后发现最佳装置是B,则猜想B中氢氧化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2.5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100g稀盐酸加入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的质量减少了4.4g,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