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A .
B .
C .
D .




2、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同学用5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二力平衡的是( )
A . 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
B . 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
C . 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
D . 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
3、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 .
被钢尺击打的棋子飞出
B .
撑杆被运动员压弯
C .
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D .
小铁球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




4、关于透镜的焦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 焦点是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某一点
B . 焦点是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某一点
C . 凸透镜既有实焦点,也有虚焦点
D . 凹透镜既有实焦点,也有虚焦点
5、关于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看到物体变大是因为光的反射
B . 看到物体变大是因为物体变大
C . 看到物体变大是因为光的折射
D . 看到物体变大是因为对光有发散作用
6、拿起下列物体的力接近1N的是( )
A . 一袋方便面
B . 一张学生课桌
C . 一枚大头针
D . 一块砖
7、关于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B . 只要有一个物体,就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C .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
D . 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
8、我们在物理研究中,如果两个力分别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他们产生的作用效果却不相同,请你想想哪些因素会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
A . 这两个力的作用对象材料的软硬程度
B . 这两个作用力的持续时间
C . 这两个力的作用在物体上的面积
D . 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9、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弹簧长度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B . 量程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C . 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
D . 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10、眼睛比照相机要复杂的多。我们的眼睛由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组成,那么以上哪些器官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可变焦距镜头( )
A .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 . 瞳孔、视网膜、视神经
C . 角膜、瞳孔、晶状体
D . 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1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
B . 重力是物体自己具有的力
C . 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
D .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12、以前人们常用“冷桌子,热板凳”来形容读书的辛劳!学习时,长时间坐在“板凳”上会感觉屁股酸疼,产生这个效果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 地球
B . 板凳
C . 屁股
D . 空气
1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 . 增大像距
B . 缩小像距
C . 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 . 增大取景范围
14、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
B . 甲和丙
C . 乙和丙
D . 丙和丁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1cm
B . 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 . 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 .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16、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当力F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过程中,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线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盖在杯口的硬纸片,鸡蛋由于具有 并未随纸片一起飞出,假设纸片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纸片将保持 状态。
2、小明想知道自己家中放大镜的焦距,于是让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个光屏放在放大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放大镜后出现的现象,直到光屏上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则该光斑的所处位置是放大镜的 ,小明请爸爸拿来刻度尺,粗略测量为20cm,则该放大镜的焦距为 。
3、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人脸可通过它的凸透镜头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均选填“实”或“虚”)像。
4、打篮球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运动员投篮时,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篮球最后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在细线下系一重锤就做成一个重垂线,用它可以检查建筑物的墙、门、窗就是利用了它重力方向 的性质。
5、某同学背着书包站在体重秤上,此时该同学对称的压力和称对该同学的支持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若该同学将书包放在地上,则此时称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自行车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如:自行车车轮采用圆形设计而不是方形,是因为 的原理减小摩擦。外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 来增大摩擦力。
7、用20N的水平力拉重100N的木块,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运动中拉力变为15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木块的运动状态将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分度值是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9、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
(2)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 N。
三、作图题(共4小题)
1、完成光路图,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画出图中静止在斜面上的茶杯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3、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4、如图所示,小翔站在滑板车上水平向左运动,不再蹬地后,最终会停止下来.将小翔和滑板车看作一个物体,请画出此过程中该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O点上).
四、实验题(共3小题)
1、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法(选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 (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 (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运动的物体 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______ (4)
A . 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 . 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 . 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2、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将光屏碰倒了,此时看不到蜡烛的像了,则有同学认为像消失了,这种说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错误”)。
3、如图所示,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和乙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或“B”)
(2)由甲和丙可得结论: .
(3)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主要是 ;
(4)实验中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 相等.
五、简答题(共1小题)
1、请你至少写出两种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爸爸驾驶小卡车带着小明从西站什字出发,去文化宫华润万家送50箱饮料,在平直公路行驶时,突然车坏了。小明和爸爸只能将车匀速推到马路边上等待修车,此时小明发现饮料箱子上标有“500mL×20瓶”的字样。已知车重1.2t,车所受阻力是车对地面压力的0.2倍,g取10N/kg、饮料密度为1.0×103kg/m3(忽略空箱和空瓶质量)。求:
(1)一瓶饮料的质量;
(2)50箱饮料受到的重力;
(3)小明和爸爸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一起沿直线匀速推车过程中,给车施加的推力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