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氮气 C . 稀有气体 D . 氧气
2、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 +6O2 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 . C4H4S    B . C4H6S    C . CH4    D . C4H8S
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 蔗糖    B . 花生油    C . 面粉    D . 冰块
4、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
A . 闻气味    B .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C . 观察颜色    D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5、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能与氧气反应    B . 难落于水    C . 淡黄色固体    D . 熔沸点低
6、CO和CO2的相同点是()
A . 分子相同 B . 原子个数相同 C . 元素相同 D . 化学性质相同
7、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 B . C . D .
8、表示2个氢分子的符号是(   )
A . H2 B . 2H C . 2H2 D . 2H2O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白磷自燃 B . 衣服晾干 C . 蜡烛融化 D . 剪纸成花
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石油 B . 海水 C . 液氧 D . 洁净的空气
11、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
A . 分子 B . 元素 C . 化合物 D . 单质
1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 . B . 臭氧 C . D . 干冰
1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NaNO3 B . SO2 C . NaOH D . H2SO4
14、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 氧化铝一Al2O3 B . 氯化铁一FeCl2 C . 硫酸铜一CuSO4 D . 氢氧化钙一Ca(OH)2
15、能闻到果园中果香的原因是(   )
A . 分子有质量 B . 分子不断运动 C . 分子间有间隔 D . 分子由原子构成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图片_x0020_100002

图片_x0020_100003

图片_x0020_100004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A . A   B . B   C . C   D . D
17、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呈碱性的是(   )

物质名称

图片_x0020_590273853

图片_x0020_112149660

图片_x0020_133233468

图片_x0020_79597134 图片_x0020_100005

pH

8-9

6-7

3-4

2-3

选项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液氮用作冷冻剂 B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 氧气用于气焊 D .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20、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碳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物质 B . 都是黑色固体 C .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 . 构成的碳原子数目相同
21、关于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条件是点燃 B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 生成物是白色固体 D . 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22、《易经》记载:“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 . 一氧化碳 B . 甲烷 C . 氧气 D . 氢气
23、下列对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 水能灭火是因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4、碳酸乙烯酯(C3H4O3)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溶剂,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 .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 .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 . 碳酸乙烯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12+1+16)
2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849500862 图片_x0020_333154161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生成的C,D分子个数比是2:3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 . 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26、降低温度使氯化钠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
A . 溶解度 B . 溶剂质量 C . 溶液质量 D . 溶质质量
27、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 a 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质量是( )
A . a g B . g C . D .
2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KCl(MnO2)

KClO3

加热、过滤、烘干

B

CO (CO2)

CuO

加热

C

CaO (CaCO3)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盐酸

溶解、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29、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下列实验不能实现的是(   )

图片_x0020_197706765

A . 气体从b端通入,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B . 若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通入可检验其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 . 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 D . 要利用水将瓶内原有气体排出并收集,水应从b端注入
3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695275473

A .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2 B .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 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的物质是纯净物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混合物质是(   )
A . 氧气与二氧化碳 B . 天然气与空气 C . 一氧化碳与氢气 D . 面粉粉尘与空气
2、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则该气体成分可能的是(   )
A . CO、H2 B . CO2、CO C . CO2、H2 D . CO、CH4
3、对物质的量相同的H2SO4和H3PO4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质量相同 B . 氧原子数相同 C . 原子总数相同 D . 氢、氧原子个数比相同
4、对下列化学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B .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含有不同元素 C . 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使化学反应向着人们需要的方向转化 D . 可燃物燃烧时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能燃烧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1)自来水厂用到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性;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的主要原因是
(2)煤与石油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但煤与石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燃烧后产生、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会形成酸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氢气作为绿色能源极有发展前景,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有(回答二点即可)。
(3)尿素 (CO(NH2)2)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化肥,其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2、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g/100g水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g/100g水)

35.8

36

36.6

37.3

38.4

请依据上述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a点的含义是;b点的含义是;若KNO3含有少量NaCl,要提纯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
(2)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实验中⑤所对应的溶液质量是;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数字序号)。

(3)某同学设计的粗盐提纯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需要加热的操作是,操作2的名称为;20℃时,用上述实验所得纯净的氯化钠,配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如图的“二维价类图”立物质之间的联系,高效进行化学学习。

图片_x0020_1458470041

(1)金刚石、石墨、C60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互称
(2)保持M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实验室常用(填试剂的名称)检验M物质,化学方程式是
(3)碳的单质燃烧,氧气不足时,生成物质N,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物质N燃烧生成物质M,由此可见,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不但会产生污染,而且会造成
(4)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是生产建筑材料石灰的原料,该生产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类对水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1)水的组成研究

按图所示装置电解水,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论是

图片_x0020_1336250367

(2)水的性质研究

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气球胀大,说明,写出化学方程式。取下锥形瓶上的橡胶塞,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图片_x0020_1757673086

(3)水的用途

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一种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图片_x0020_138639854

2、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b
(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应该选用的装置是(写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CO2的化学方程式。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点是
(4)若用E收集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会产生明显影响吗?

五、科学探究题(共3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设计如下实验;
(1)请补充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水没有分解产生气体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取5%的过氧化氢

溶液于试管中,伸

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说明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

实验三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带

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表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并另补充设计了两个实验:

①称量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其目的是。;

②把①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加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其目的是

2、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含有少量CO2和水蒸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图片_x0020_1915590540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证明有CO气体存在,需要在上述实验中获得的证据是
(2)C装置的作用是;D装置的目的是
(3)若E玻璃管1.6g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则参加反应的CO和H2物质的量之和为mol,假设E玻璃管1.6g氧化铜全部与一氧化碳反应,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是多少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学习CO2化学性质时,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图片_x0020_498636675

(1)甲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上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乙同学认为这个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