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操作中,玻璃棒其引流作用的是(  )

A . 溶解 B . 过滤 C . 蒸发 D . 测酸碱度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盐汽水 B . 矿泉水 C . 自来水 D . 蒸馏水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氦气 D . 二氧化碳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蜡烛燃烧 B . 冰雪融化 C . 铜丝折弯 D . 衣服晾干
5、放入水中形成浊液的是( )
A . 食盐 B . 蔗糖 C . 面粉 D . 味精
6、氮化镓(GaN)用于生产5G芯片,GaN中Ga显+3价,则N的化合价是( )
A . -1 B . +1 C . -3 D . +3
7、如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pH,显酸性的是( )

A . 洁厕灵 B . 肥皂水 C . 消毒液 D . 炉具清洁剂
8、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 水和双氧水 B . 氧气和液氧 C . 银和水银 D . 金刚石和石墨
9、燃烧时把煤块粉碎的目的是( )
A . 减少氧气消耗量 B . 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 降低煤的着火点 D .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0、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aO+H2O=Ca(OH)2 B . CaCO3 CaO+CO2 C . 4Fe+3O2 2Fe2O3 D . CuO+C Cu+CO2
11、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氦气:填充飞艇 B . 金刚石:制铅笔芯 C . 氧气:供给呼吸 D . 活性炭:吸附异味
12、关于Mg+CO2 MgO+C,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化合反应 B . 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C . 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 . 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3、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 .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 . 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 .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14、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100g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丙都是KCl的饱和溶液 B . 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 C . 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 D . 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
15、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消毒。关于环氧乙烷说法正确的是( )
A . 摩尔质量为44g B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 .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 . 1molC2H4O分子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铝元素:Ag B . 硫酸根:SO4 C . 生石灰:Ca(OH)2 D . 五氧化二磷:P2O5
2、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室温下比较氯化钠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A . A   B . B   C . C   D . D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

图片_x0020_544512405

①组成角度:二氧化碳(CO2)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②分类角度:CO2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③性质角度:如图,b处木条首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      (选填“大”或“小”)。

④应用角度:用CO2生成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图片_x0020_1843854805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⑤制取角度:实验室用含0.2molCaCO3的大理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可生成CO2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水和水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如下图:

其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②电解水装置如图所示。玻璃管a端的电极连接电源的极,水通电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已知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100g水)

KNO3

13.3

31.6

63.9

110

NaCl

35.7

36.0

36.6

37.3

Ⅰ.20℃时,NaCl的溶解度为g/100g水;

Ⅱ.如图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甲”或“乙”);

Ⅲ.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用(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Ⅳ.20℃时打开碳酸饮料瓶,有大量气泡冒出。饮料瓶打开前后,CO2的溶解度由图中的a点变化到(选填“b”、“c”、“d”或“e”)点。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调节加入液体的速率,使反应平稳进行的发生装置是(填写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

③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写编号)。

④小熊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三瓶氧气(每瓶含氧气0.01mol),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请对以上实验步骤中的不正确,提出改正措施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探究。
(1)①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验证分子的性质

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图片_x0020_1198326570

图片_x0020_861019752

图片_x0020_1107557736

资料: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CO和H2O。(夹持仪器省略)

实验一:观察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

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三: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排尽空气防止爆炸,应先点燃(选填“A”或“B”)处的酒精灯。

(2)②兴趣小组对镁带变黑后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镁)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Ⅰ.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ga(OH)b(CO3)c , 该物质加热后生成MgO、H2O、CO2三种氧化物;

Ⅱ.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步骤和数据)为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片_x0020_1980759433

步骤一:夹住弹簧夹,微热A处玻璃管;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至固体完全分解;

步骤三:熄灭酒精灯,通入氮气至冷却。

称量B、C两处,所得数据如下表:(A处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B:干燥管和固体

51.10g

51.28g

C:广口瓶和液体

82.00g

83.32g

(解释与结论)

Ⅰ.证明整套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

Ⅱ.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Ⅲ.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可得:该碱式碳酸镁Mga(OH)b(CO3)c中a:b:c=;(忽略空气中成分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