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

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 )

A . 37% B . 36.5 C . 1.19g/cm3 D . 500mL
2、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分子质量增大 B . 分子体积扩大 C . 分子间隔变大 D . 分子个数增多
3、属于溶液的是(   )
A . 牛奶 B . 碘酒 C . 蒸馏水 D . 石灰乳
4、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   )
A . N2 B . CO2 C . O2 D . 稀有气体
5、5G时代已经来临,高纯度单质硅是制作芯片的重要材料,硅的元素符号为(   )
A . Si B . S C . SI D . AI
6、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空气 B . 食醋 C . 液氧 D . 大理石
7、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 钻石 B . 石墨 C . 碳酸 D . 活性炭
8、下列所示为人体部分体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胃液(0.8~1.5) B . 唾液(6.6~7.1) C . 胆汁(6.8~7.4) D . 血液(7.35~7.45)
9、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 . 胆矾CuSO4 B . 食盐NaCl C . 水银Ag D . 熟石灰CaCO3
1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 . 活性炭消除水中异味 C . 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1、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碳酸钙

高温烧至质量不再变化

B

排空气法收集气O2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MnO2中,观察

D

区分CO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

A . A   B . B   C . C   D . D
13、利用太阳光能人工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107018784

A . 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 C . 甲、乙、丁都是氧化物 D . 氧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14、质量相等的O2和O3具有相同的(   )
A . 分子数 B . 物质的量 C . 摩尔质量 D . 原子总数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一定是混合物 D .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
A . 水的电解 B . 水的蒸发 C . 水的净化 D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高温煅烧a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g,为判断碳酸钙是否全部分解,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 加水,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存在 B . 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 C . 加水、加酚酞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 D . 计算 是否等于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①煤、      、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生成的CO2、SO2、CO等气体中,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      

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③氧化钙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其吸水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④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通常用氯气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X的化学式是      ,H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1molHClO中约含      个O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过滤和结晶是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①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NaCl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溶解、、蒸发等操作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得到较纯净的NaCl。

②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6

36.6

37.1

38

39.2

KNO3

31.6

63.9

110

169

246

Ⅰ由上表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是;80℃时KNO3的溶解度是g/100g水,此温度下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克。

Ⅱ某NaCl样品中含有KNO3杂质。现有30克NaCl样品,经测定含4克KNO3 , 现设计如下实验提纯NaCl;

溶液B是NaCl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步骤3趁热过滤的设计意图是

图片_x0020_1001324788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实验室可以用不同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944777981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编号),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用(填装置名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欲制取0.3mol氧气,计算消耗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实验时,为防止高温物质溅落将集气瓶炸裂,应预先在瓶底放少量
(4)有同学提出“铁丝能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燃烧。

方案二: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燃烧。

你认为哪个方案更科学并简述理由: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可转化为CO和H2O,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CO2和H2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产物。

图片_x0020_65680320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

②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

④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