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三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 . 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 .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
D . 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稀土元素在科技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如图为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 . 一个镱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70
C . 一个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
D . 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0g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4、市场上有“含铁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
A . 元素
B . 原子
C . 单质
D . 分子
5、氯酸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 -1
B . +1
C . +3
D . +5
6、碳酸氢铵(NH4HCO3)可用作食品添加剂,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酸氢铵是有机物
B . 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 5
C . 碳酸氢铵由10个原子构成
D . 碳酸氢铵由四种元素组成
7、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 , 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B . 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
C . 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
D . 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8、下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 . 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B .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 . 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 . 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
C . 空气中各种气体由于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性质已发生了改变
D . 空气中有氧气分子
10、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 .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C .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Ca3(PO4)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3+31+16×4×2=279
B . KClO3中钾、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35.5∶16
C . 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2×40+(16+1)×2=114
D . 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5.88%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矿石粉碎
B . 食物腐败
C . 氨水挥发
D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3、水是生命之源,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活性炭能使海水淡化
B . 氧化反应都较剧烈,并发光、放热
C . 软水一定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D .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14、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M N
K
W
A . 四种粒子均表示原子
B . N与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
C . 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 . 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
(1)磷元素;
(2)2个钠原子;
(3)锌离子;
(4)n个硫酸根离子;
(5)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在A.氮气 B.自来水 C.氧化镁 D.空气 E.过氧化氢 F.氯酸钾 G.铜 H.二氧化硫 I.冰水混合物中(填序号)
(1)属于纯净物的是;
(2)属于单质的是
;
(3)属于化合物的是;
(4)属于氧化物的是;
(5)属于混合物的是。
3、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4、化学实验要用到一些仪器而且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实验,在横线上填写仪器名称或不正确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 。
(2)试管外壁有水时,不擦干直接加热: 。
(3)在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测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大于”“小于”“等于”)1/5。
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b中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2)从微观上从微观上解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
(4)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5)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
6、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表规律,在第三周期中,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在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
(2)
表示的是(写粒子符号)。

(3)写出一个由1,7,8,16号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
(1)实验前,另取少量酚酞溶液,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 ,但出现此现象的快慢不同。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快慢不同的原因是 。
2、在去年某校化学实验考查中,同学们认真完成了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请你回答这种做法的微观依据是什么?。
(2)A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做剂,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的最佳方法是。
(3)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了(如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种办法。
①。
②。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常用75%的乙醇溶液做消毒剂。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1)求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2)求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3)求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4)求92g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