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七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食醋是常用的调味品.食醋中含有的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 . 乙酸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 . 乙酸中所含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 乙酸属于有机物
2、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 .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3、下列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 CO2溶于水
B . 钢铁生锈
C . 干冰升华
D . 蛋壳中加入稀盐酸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 木炭
B . 铁丝
C . 氢气
D . 红磷
5、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
A . 金刚石、石墨
B . 水、双氧水
C . 氧气、臭氧
D . 冰、干冰
6、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 X Z Y
B . X Y Z
C . Y Z X
D . Z Y X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不锈钢
B . 金刚石
C . 铝合金
D . 石灰石
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 . 混合物
B . 纯净物
C . 单质
D . 氧化物
9、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 . 可燃烧
C . 可重复使用
D . 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常用来刻划玻璃﹣﹣金刚石坚硬无比
B . 焦炭常用来冶炼金属﹣﹣焦炭具有可燃性
C . 石墨常用作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D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能隔绝空气
11、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证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滴管伸入试管内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B . 选用量筒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的液体
C .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D . 称量腐蚀性药品时,可以将药品放在干净的纸上称量
12、坑道中主要的可燃性气体是( )
A . H2
B . CO
C . CH4
D . O2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H2+O2
H2O
B . 2Mg+O2
2MgO
C . 2KClO3
2KCl+3O2
D . 4 Fe+3O2
2Fe2O3




14、在M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 8
B . 16
C . 32
D . 64
15、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 方便添加木柴
16、重铬酸钾(K2Cr2O7)硫酸铬〔Cr2(SO4)3〕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 . +3、+5
B . +5、+3
C . +3、+6
D . +6、+3
17、下列各组实验中,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 . 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B . 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C . 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
D . 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18、为了区别CO与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 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两种气体中
C .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D . 将两只活的小白鼠分别放入两种气体中
19、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8 | 2 | 40 | 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4 | 8 | 23 |
A . 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 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
C .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4
D .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8克
20、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一个一氧化碳分子
(2)正六价的硫元素
(3)两个碳酸根离子
(4)两个亚铁离子
(5)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6)原子序数为1、8、13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2、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分别是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1)12号元素属于 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 (填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两种元素符号写错,请改正 .
(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推测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 ,
(3)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写一条即可).
4、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
(2)“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
(3)不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你认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写名称)
(4)下列选项中能确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4)
A . 水的蒸馏
B . 水的蒸发
C . 水的电解
D . 水的净化
(5)酒精的学名和化学式为 .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如图),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 .
(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 (写化学方程式).
(3)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 .
(4)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2、观察此图:
(1)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 , ,在③中,以C3H8 为例,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常压、300℃条件下,CO2和H 2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 ,⑨
(2)小李同学选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 (填序号),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 ,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若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以选择使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
(1)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2)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3)点燃装置尾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 .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酒石酸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XH6O6 ,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50,请计算:
(1)X= ;
(2)酒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求酒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2、某同学称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5.5g,加热至完全反应得到10.7g固体,请计算:
(1)生成氧气多少克?
(2)15.5克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