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1 溶解度和溶解曲线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 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 C . 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获得较纯净的甲 D .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 B . 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 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D .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3、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Y的溶解度为50g B . T2℃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 . T2℃时,50gH2O与50gX混合,可得到100gX的饱和溶液
4、如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如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a(OH)2属于易溶物质 B .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 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 . 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5、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KNO3的溶解度

A

升温

变大

变大

不变

变大

B

降温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小

C

加入KNO3固体

不变

变大

变大

变大

D

恒温蒸发部分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不变

A . A    B . B    C . C    D . D
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 . 除去B固体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 C . 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D . 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丙都属于易溶物质 B . 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丙 C . 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 .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8、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易溶物 B . 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的质量乙>甲 C . 60℃时,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380g D . 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9、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423926573

A . 将 a、b、c 三种物质 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 B . t2℃时 30g 物质 a 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 80g 溶液 C .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b>a=c D . 若 a 中混有少量 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10、下列对“20℃时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20℃时,31.6g溶解在水中 B . 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 C . 3l.6g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 20℃时,31.6g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11、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21

A . 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 . 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 C . 将t2℃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 . 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12、不随水的质量改变的是(   )
A . 物质的溶解度 B . 溶质质量分数 C . 溶液的 pH 值 D . 饱和溶液的状态
13、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 . 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 . 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 . 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 . 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14、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697789870

A . 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 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C . 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D . 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819703462

A .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B . 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50g C . 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 . 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a、b是常见的两种固体物质,根据图表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b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b的溶解度/g

14

20

30

45

65

85

110

(1)60℃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g。
(2)20℃时,将20g物质b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
(3)将5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填“>”、“=”或者“<”)。
(4)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

②30℃时,物质的溶解度a小于b

③物质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④40℃时,分别将物质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物质的质量b大于a

(4)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图中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2)在t3℃时,将120g 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g。
(3)b中混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分别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选填一个序号)。

①a>b   ②a<b   ③a=b   ④均有可能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下图一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 X的饱和溶液加热时变浑浊。

(1)根据图一,1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NH4H2PO4与NaCl大约在℃时,溶解度相等。
(2)根据图二信息,X对应的图一中的物质是(填序号)。
(3)当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时,可采用方法提纯。

若70gNH4H2PO4中混有5 g NaCl杂质,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除杂。

①在℃下,用100g水溶解,确保固体刚好完全溶解。

②将①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溶液中析出 NH4H2PO4的质量应为g。

③再进行过滤、(填操作名称)、干燥,即可得到较纯净的NH4H2PO4

(4)10℃时,将20gCe2(SO4)3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2、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图片_x0020_1188905064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乙溶液中含有少量甲的杂质,提纯乙晶体的方法是
(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图2所示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溶液①~⑤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④⑤

B 与溶液②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⑤

C 杯④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g

D 烧杯⑤中固体的质量为30g

(4)t2℃时,要配制一瓶3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溶质甲的质量为,需要水的体积为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我国古代纺织业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织物。

(资料)①K2CO3 + Ca(OH)2 = CaCO3↓ + 2KOH

②Ca(OH)2、K2CO3 和 KOH 的部分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50

溶解度/g

Ca(OH)2

0.18

0.17

0.16

0.15

0.14

K2CO3

107

109

110

114

121

KOH

97

103

112

126

140

(1)20℃时,100 g 水中最多可溶解 K2CO3 的质量是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0% 的 KOH 溶液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原温度,某些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纵坐标可能表示的是(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d溶剂的质量   e溶液的质量

(3)20℃时,将 1.38 g K2CO3 固体放入 100 g 水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搅拌使其充分反应,恢复到原温度,过滤,得到质量为 1.5 g 的固体。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加入氢氧化钙的质量是g。
(4)将纯净的氯化钠配制成溶液。20℃时,向 4 个盛有 20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 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9

36

81

90

溶液质量/g

209

236

272

272

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g。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①②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200 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72 g

d20℃时,将④继续恒温蒸发 100 g 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36 g 的固体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A和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现要用结晶法从A、B的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于溶液中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取得60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应在什么范围?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1 溶解度和溶解曲线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