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O ⑤Mg2+ ⑥2OHˉ ⑦H2O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O ⑤Mg2+ ⑥2OHˉ ⑦H2O
A .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甲为甲醛,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 . 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D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3、在2019年潍坊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进行的基本实验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 加热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 . 实验台上酒精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 . 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D . 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取用液体药品
C . 问药品的气味
D . 称量氯化钠




5、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日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B . 《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C . 《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D . 《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6、2019年环运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与主题相符合的是( )
A . 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B . 提倡植树造林
C . 随意丢弃电池
D . 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7、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 . 乙炔
B . 冰
C . 氢氧化钾
D . 磷
8、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H2O、CO2、KMnO4和O2中均含有氧元素
B . 变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 分类观:从组成上看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KClO3)都属于化合物
D . 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9、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 . 氦气可用来填充气球
C .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 .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氯的物质,如:NaCl、Cl2、HClO、NaClO、NaClO3、HClO4这六种物质中氯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
A . 2种
B . 3种
C . 4种
D . 5种
11、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B . 1个维生素C分子共含有20个原子
C . 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D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改变
D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B .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 . 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烟
14、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B .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Na+
C . 钠属于金属元素
D . 钠的核电荷数为11
15、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 .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 . 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要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16、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可供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D .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如图A、B分别是镁元素、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C、D、E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格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H | He | ||||||
C | ① | ||||||
Al | ② | ③ |
(1)C,D,E中与A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2)B与元素周期表中(填①或②或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3)D微粒的符号为;
(4)元素②的核外有个电子层。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2个氧气分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4)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小明同学从金水湖中取少量水样观察到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为除去这些不溶性杂质,她应该采取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2)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3)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知识要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 , 下部密度为bg·cm-3 , 则a与b的关系是a(填“<”“>”或“=”)b。
(2)将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20℃)时,此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盛放过碘的汽油溶液的试管内壁往往粘有大量的植物油,可以使用洗涤剂进行清洗,这利用了原理。
5、为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右侧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忽略摩擦力)。实验过程中,首先,向玻璃管中充入空气,使右侧活塞移至刻度5处,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在密闭的玻璃管内铺上足量红磷(右侧活塞位置依然在刻度5处), 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红磷燃烧后熄灭酒精灯,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静止。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活塞拉至刻度6处,放手后,若观察到,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2)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
(4)活塞先向右移动的原因是。
(5)实验过程中,影响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
A . 密闭容器的容积
B . 温度
C . 气体的量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b。
(2)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
(4)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②称量和量取,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并贴好标签,配制该溶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填序号),若配置该溶液的过程中,对量筒进行俯视读数,则测定结果将会(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某注射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1.0g药品溶于水配制成4.0mL溶液a;
②取0.4mL溶液a,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b。
由于在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作1g·cm-3 , 则最终得到的药液(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下图分别为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钙(化学式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田田同学按说明书用量服用,每天摄入碳酸钙的质量为mg。
2、200g15%的食盐溶液欲使其质量分数变为30%,若蒸发溶剂水,需要蒸发多少克水?若需要加入溶质食盐,需要加入多少克食盐?(写出计算步骤,如果结果出现小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