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深实验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12小题)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 B . 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 .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 . 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 . 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C .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石油分离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D . 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3、“见微知著”,研究微观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内容,有以下表述.其中正确的有( )

①氯气:Cl2

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

③右图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2+

④两个铁离子: 2Fe2+

⑤导电性最好的金属: Ag;

⑥+2价的镁元素:Mg+2

A . ②④⑤ B . ①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④⑥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醋酸变红色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5、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酸乙烯酯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 B . 其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C .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B .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D . 探究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A

铝的自我保护

3Al+O2=Al3O2

化合反应

B

工业上制CO2

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C

铁与盐酸混合

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应

D

硫在空气中燃烧

S+O2 SO2

化合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8、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夜间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 B . 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 .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D . 高楼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
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1:2 B . 生成物中有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C . 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一定发生改变 D . 此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置换反应
10、下列各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 . H2O2 H2O H2 B . Fe Fe2O3 Fe C . KClO3 O2 Fe2O3 D . CH4 CO2 CO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镁粉(铜粉)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B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KCl固体中的少量KClO3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

D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1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形不正确的是( )
A . 一定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B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的质量 C . 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D . 等质量的铁、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共4小题)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序号为②的仪器名称:②
(2)写出化学实验室中选用装置C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为获得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填字母)作为收集装置。

(3)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的发生装置是B,理由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如果用A装置代替B,有什么优点

2、某小组同学在协助老师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图)(温馨提示:标签上的5%表示该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他们对此瓶无色液体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1)[大胆猜想]

猜想一:水;

猜想二:稀硫酸;

猜想三:过氧化氢溶液。

小组同学对标签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水是(填物质类别)。

 [设计方案]

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如下探究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方案一:向盛有少量镁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该液体。

观察到试管中有产生。

涉及反应方程式为

方案二:向盛有少量④(填化学式)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该液体,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观察到无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2)[结论与解释]

以上事实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

为避免在今后的实验中出现标签残缺的情况,在倾倒液体时应注意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l2(SO4)3、 CuSO4 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1)操作①的名称为,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2)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由蓝色变为色。
(3)固体A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Ⅱ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
(5)过程Ⅰ、Ⅱ中涉及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4、许多电子元件中都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和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产生氢气的总质量(g)

0.08

0.16

0.20

m

(1)兴趣小组同学发现:电子元件中的黄铜较难研磨成粉末,原因之一是黄铜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填“大”或“小”)。
(2)黄铜合金中的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原因是
(3)兴趣小组同学发现:生成氢气的质量既可通过实验测定获得,也可通过计算获得。计算方法是:所加稀硫酸总质量加上黄铜质量,最后减去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计算的依据是定律。
(4)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即m值为g。
(5)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深圳市深实验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