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4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小明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  )
A . CO2和CO有可燃性 B . CO2和CO都有毒 C . C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 CO2和CO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2、三个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探究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 乙加入水后塞上橡胶塞,振荡后塑料瓶变瘪,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C . 若丙的A处黑色粉末变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具有还原性 D . 丙实验结束应先停止通入CO,后A处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
3、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 , 通过注射器向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图1)。图2是向烧瓶中分别注入同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图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开始时,瓶内气压增大可能是注入的液体使瓶内气体压缩所致 B . 曲线①显示气压最终恢复原状,说明CO2几乎不溶于水 C . 两条曲线对比,可证明CO2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 该实验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 . 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 . 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5、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 . 水蒸气    B . CO    C . CH4    D . CO2
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 煤气泄漏,立即关阀门并开窗通风 D . 室内用木炭烤火,可以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7、与CO2的排放有关的环境问题是  (      )
A . 酸雨 B . 白色污染 C . 臭氧层破坏 D . 温室效应
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墨画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 C .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 . 甲、乙都变旺 C .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D . 甲、乙都熄灭
10、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宜使用的方法是(   )
A . 闻气体的气味 B .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D .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 . 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所以燃烧能生成 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 . 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够燃烧 C .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 水与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12、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CO2溶于水,向溶液滴加石蕊显红色

CO2显酸性

D

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

H2O分子中有H2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碳元素的两种重要化合物。
(1)从组成上看它们的相同点是
(2)其中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是
(3)写出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1.2g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 , 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1)(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
(2)(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g)和CuO(2.0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

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________→尾气处理(填字母)。

(2)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②→③→① C . ①→④→①→③→② D . ③→④→①→②
(3)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4)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

2、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需连接如图2所示装置Ⅰ、Ⅱ.为得到纯净CO2 , 装置Ⅰ、Ⅱ的导管口沿气体流动方向的连接顺序是。装置Ⅱ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3)C中放置的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实验过程中小花的颜色(填“变红”“变蓝”或“不变色”)。
(4)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F中先熄灭的蜡烛是(填“甲”或“乙”)。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之间存在下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C在常温下的状态各不相同,且均为氧化物;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性质稳定;B、E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E
(2)B与C反应的生成物是
(3)写出E的一种用途
(4)写出下列转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E→B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4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