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KNO3溶液 | K2SO4 | 加适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FeCl2溶液 | HCl | 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NaCl固体 | MnO2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 | CO2 | H2O | 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 检验氯离子 |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
方案一 |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 先加硝酸银溶液,滴加稀硝酸 | 稀盐酸 |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
方案二 |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 加澄清石灰水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过滤 |
甲 | 乙 | |
A | 稀硫酸和铜片 | 水和CO2 |
B | 双氧水和MnO2 | NaOH 溶液和CO2 |
C | 稀盐酸和Na2CO3 | 硫酸铜溶液和铁粉 |
D | 水和NH3 | 稀盐酸和锌粒 |
试管中试剂 | 硝酸银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钠溶液 |
现象 | 白色沉淀 | 红褐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二、综合应用题(共3小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①剥开干电池,取出碳棒周围的黑色粉末 |
||
②溶解、(填操作名称)、洗涤 |
得到黑色粉末和无色澄清液体 |
黑色粉末的成分为。 |
③对黑色粉末进行 |
得到纯净的MnO2固体 |
|
④检验第②步中得到的无色澄清液体中是否含铵根离子的方法是: |
|
化学方程式为: |
时间/h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A上升高度/cm | 0 | 0.4 | 3.3 | 5.6 | 6.8 | 9.8 | 13.5 |
B上升高度/cm | 0 | 0 | 0 | 0 | 0 | 0.5 | 1.0 |
C上升高度/cm | 0 | 0 | 0 | 0 | 0 | 0 | 0 |
①本实验中,可能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a 试管大小,b 烧杯中的水,c 钢丝绒浸过的液体,d 实验时间。其中能确定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填写字母)。
②日常生产生活中可以用稀硫酸来除铁锈,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反应类型为反应。
③如果使用较细的玻璃管,则A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将(选填“增加”或“减小”)。
④A试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长期搁置,C试管水面上升(选填“会”或“不会”)。
⑤A、B、C三支试管内,钢丝绒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
②“发蓝”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式中X的化学式为。
36Fe+4NaNO2+9NaNO3+26H2O=12X+13NaOH+13NH3↑
③为检验“发蓝” 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填“好” 或“不好”),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流程题(共1小题)
四、实验题(共1小题)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提出问题) Fe与H2SO4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
①6H2SO4(浓)+2Fe= Fe2(SO4)3+6H2O+3SO2↑
②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SO2与二氧化碳相似,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③点燃充满氢气的小试管,会有轻微的爆鸣声.
(进行猜想)Fe与不同浓度的H2SO4 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SO2。
请帮他完成下表:
A中硫酸浓度 | 实验现象 | A中生成气体成分 | |||
B中品红溶液 | D中品红溶液 | 爆鸣实验 | |||
实验一 | 98% | ① | 不褪色 | 无爆鸣声 | 只有SO2 |
实验二 | 45% | 稍有褪色 | 不褪色 | 有爆鸣声 | ② |
实验三 | 25% | ③ | 不褪色 | ④ | 只有H2 |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H2SO4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H2SO4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SO2。
六、计算题(共1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