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小明、小方两位同学分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活动.关于上述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①A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③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外向里依次变红;④两位同学的实验都能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⑤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属于物理变化;⑥一个氨气分子具有刺激性气味.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⑤⑥ D . ①②③④
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蜡烛融化   矿石粉碎 B . 食物腐烂   光合作用 C . 酒精挥发   蜡烛燃烧 D . 汽油燃烧   冰雪融化
3、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滴加液体 D . 倾倒液体
4、在农业科研实验室里,用一定量的NH4NO3和KH2PO4的固体混合物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已知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固体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
A . 20%    B . 25%    C . 85%    D . 80%
5、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05 表示的粒子:S;④两个铁离子:2Fe3+;⑤2MnO42-:表示2个锰酸根离子;⑥+2价的镁元素:Mg2+;⑦H2S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其中正确的有(   )
A . ①③④ B . ①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④⑤⑦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所以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
7、下图为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 . 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8、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四种粒子均表示阳离子 B . M与W可形成MW型化合物 C . 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 . 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9、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  )

A、对生活常识的分析

B、现象的解释

①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②超市里腊肉、豆腐干等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防止食物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③膨化食品中通常充有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

①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

②煮沸过的水晾凉后不宜用来养金鱼:因为这种水中几乎不含有氧分子

③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对元素的认识

D、三种粒子

①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

②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③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

①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A . A   B . B   C . C   D . D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图片_x0020_1589841747 B .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图片_x0020_1963931491 C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图片_x0020_1686354683 D .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图片_x0020_1064268090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写:
(1)氧气
(2)含氧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
(3)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4)氢氧根离子
2、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下列事实或现象包含了一些基本化学观念。请根据要求合理回答:
(1)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①Br2;②C2H5OH;③矿泉水;④水蒸气;⑤KMnO4。其中属于混合物和氧化物的序号依次为:
(2)同学小M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从微观分析其原因是:
(3)氨气(NH3)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经过学习,你一定掌握了相关气体的制备方法。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711270114

(1)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在加药品之前的操作是
(2)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3)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难溶于水,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甲烷气体,选用的是。(填装置序号)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图片_x0020_525041640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G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①B→F;②C→B+H

(3)请写出F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任写一点)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活动探究三:蜡烛燃烧的探究

甲乙两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图片_x0020_100021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H2O),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1)(猜想) 小芳同学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小勇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位同学猜想合理,理由是
(2)(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图片_x0020_10002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不剧烈,发出光, 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3)(分析与结论)

①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操作的顺序应是

A.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移走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先移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②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

(4)(反思)

①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 + 水;蜡烛+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

②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填字母序号)。

A.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B.碳和氧两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右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相对原子质量  K: 39   I:127  O:16)

图片_x0020_2089886005

(1)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求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若成人每天摄入5g这样的“碘盐”,至少补充碘元素多少mg?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