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 . 6g     B . 8g   C . 13.2g  D . 20g
2、通常情况下,铜不和稀硫酸反应,但是把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同时加入X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Cu+2H2SO4(稀)+X 2Cu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B . 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 C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 D . 反应后溶液会由蓝色变为无色
3、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 .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 . 清除了可燃物 C . 降低了着火点 D . 隔绝了氧气
4、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价 B . 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9% C .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 D . 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9∶14
5、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干冰升华

分子的体积变大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6、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 .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 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7、通过“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证明呼出气体含CO2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 .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N2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N2 , 且N2化学性质不活泼 C .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 . 证明呼出气体含O2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8、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   )

A . 丁一定是化合物 B .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 .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9、下列有关安全问题的说法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 久未开启的地窖、枯井等地方CO2含量高,冒然进入易窒息 B . 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引起爆炸 C . 发现室内有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易引起爆炸 D . 用煤炉取暖时,在屋里洒些石灰水可防CO中毒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1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气——火箭发射——助燃性 B . 干冰——制冷剂——升华后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C . 活性炭——口罩滤芯——吸附性 D . 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2、下列描述与化学方程式表示一致的是(   )
A .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C+O2 CO   B . 镁带燃烧Mg+O2 MgO2 C . 碳还原氧化铜C+CuO=Cu+CO   D . 红磷燃烧4P+5O2 2P2O5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对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H    ②Fe    ③Fe2+ ④CO2 ⑤Si

A . ③表示铁离子 B .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④⑤ C . 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 . ④表示CO2由1个碳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14、如图所示。甲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乙图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只稍大一些的烧杯中。对甲、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63719147

A . 甲、乙都是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 . 甲、乙都是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C . 甲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乙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D . 甲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1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 . 水和冰混合;可乐 C . 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 . 氯化钾;液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下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

A.8

B.10         

C.11         

D.12

(2)若B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y=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3)若A中x=13,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用数字和化学式符号表示:
(1)2个铁原子
(2)4个氢分子
(3)2个碳酸根离子
(4)硫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
(5)金刚石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4、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在汽车尾气的排放管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减排。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图片_x0020_164978719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1)
A . 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该反应中,C,D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2)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和NO2 , 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3)
A .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 . 使用一次性餐具 C . 自带水杯出行 D . 对垃圾进行分类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A、E是空气中常见的气体,其中A在空气中的含量为21%,B、D在常温下为液体。(说明:“﹣”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相互转化) 试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836877931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D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A→B
(3)写出分解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
(1)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不同气体中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在臭氧中

实验现象

红热

剧烈燃烧

非常剧烈地燃烧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木炭在臭氧(O3)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1)Ⅰ、不稳定性

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2)能用排水法收集O2的原因是
(3)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浓度%

30

30

30

H2O2溶液的体积/mL

6

6

6

温度/℃

20

35

55

MnO2的用量/g

0

0

0

收集O2的体积/mL

0

1.9

7.8

反应时间

40min

40min

40min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H2O2溶液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将铜片分别浸泡在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如下表。

编号

实验

图片_x0020_446872648

图片_x0020_536580494

图片_x0020_1190483827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实验①的作用是

(5)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H2O2+H2SO4=CuSO4+
(6)(反思交流)

某同学提出,实验②中,除发生(5)的反应外。还发生了一个反应导致有细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东和小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相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小东根据“蛋壳残渣质量为4.3克”,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小军根据“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10克+100克﹣106.7克=3.3克)也求得了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小军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小东和小军经过反复实验得出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小军结果吻合,请分析小东开始所得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