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是暗指(    )                                
A . 秦始皇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 . 有人要在阿房宫刺杀秦始皇 C . 秦始皇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 . 秦始皇将葬在阿房宫
2、如今我国推崇“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然而早在两千多年的秦朝就有“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

A . 徭役繁重 B . 赋税沉重 C . 残酷的刑法 D . 可怕的殉葬
3、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是(    )

①重用人才   ②重视农业  ③统治残暴  ④末代国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 . 统一中国 B . 秦末农民战争 C . 楚汉之争 D . 修筑长城
5、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 . 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 C . 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货币 D . 它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直接推翻
6、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政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7、中国象棋上的楚河、汉界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③④
8、刘邦称帝时有定都洛阳之意,群臣多山东(崤山以东)之人,也主张定都洛阳,最后刘邦却采纳了娄敬、张良的建议,将都城定在(   )
A . 咸阳 B . 长安 C . 镐京 D .
9、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 . 秦——西汉 B . 西汉——秦 C . 夏朝——商朝 D . 商朝——西周
10、在中国历史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隋朝建立,很快被推翻了。你知道它和哪个朝代的历史相似吗 (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西晋
11、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A . 10年 B . 14年 C . 25年 D . 30年
12、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 .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 . 统一全国车辆两轮间的距离 C . 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 D . 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13、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1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绿林农民起义 C . 赤眉农民起义 D黄巾军起义
15、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解救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军队,楚军过了漳河后只保留了三天的军粮,将随身携带的铁锅砸破,把船凿沉,并烧掉了军营。描写这一事件的成语是(    )
A . 退避三舍 B . 围魏救赵 C . 破釜沉舟 D . 负荆请罪
16、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
A . 破釜沉舟 B . 四面楚歌 C . 揭竿而起 D . 打草惊蛇
17、下列属于推翻秦王朝残暴统治的是(   )
A .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 .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 .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8、鸿门宴遗址位于今天陕西省临潼县境内,现已成为陕西省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参观,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鸿门宴相关的成语是(   )
A . 破釜沉舟 B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 . 四面楚歌 D . 三顾茅庐
19、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面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陈胜、吴广 B . 商鞅、秦孝公 C . 刘邦、项羽 D . 李斯、蒙恬
20、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历史上(    )
A . 国人暴动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楚汉之争 D . 官渡之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  当时在秦朝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三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是为什么?此人后来有什么壮举?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领导这一历史事件的“两个小队长”分别是谁?

(2)这次起义有什么显著特点?

(3)“如果没有遇雨误期,这次事件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很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诛族”和“连坐”都是秦朝的刑罚,用材料二中的原话说明什么是“连坐”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三、活动探究(共1小题)

1、问题
(1)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法庭。请你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
(2)由秦帝国的兴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列举题(共1小题)

1、学习完本课你能列举几个出自历史故事中的成语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