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石山镇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的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 . 一氧化碳
B . 氢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氧气
2、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 尼龙绳索
B . 钛合金
C . 白瓷盘子
D . 玻璃
3、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 . 稀硫酸
B . 氯化钠溶液
C . 铁片
D . 氢氧化钠溶液
4、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
A .
徐光宪
B .
侯德榜
C .
张青莲
D .
屠呦呦




5、每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酸碱性环境。下表为四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
作物 | 水稻 | 茶树 | 玉米 | 马铃薯 |
pH | 6.0~7.0 | 5.0~5.5 | 7.0~8.0 | 4.8~5.5 |
某土壤浸出液pH>7,该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 . 水稻
B . 茶树
C . 马铃薯
D . 玉米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H2SO4+Ca(OH)2=CaSO4 +2H2O
B . H2SO4+BaCl2=BaSO4↓+2HCl
C . 2HCl+Fe=FeCl2+H2↑
D . 2HCl+CaCO3=CaCl2+CO2↑+H2O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KNO3是一种复合肥
B . CaCO3可用作建筑材料
C . 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属于中和反应
D . NaOH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 . 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C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出现白雾
D . 铵态氮肥与烧碱共热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 . 氧化钙、熟石灰、CaO
B . 碳酸氢钠、苏打、NaHCO3
C . 碳酸钙、生石灰、CaCO3
D . 氢氧化钠、烧碱、NaOH
10、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与其他三种物质反应的是( )
A . 铁
B . 稀盐酸
C . 碳酸钙
D . 氢氧化钠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正确的是( )
A . CaO (CaCO3):高温煅烧
B . CO2 (CO):通过NaOH溶液
C . 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 铁粉(锌粉):加入稀硫酸,过滤
12、下列各组物质在稀盐酸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 Na2CO3 KCl Na2SO4
B . KNO3 Na2SO4 NaCl
C . (NH4)2SO4 FeCl3 KOH
D . CuSO4 BaCl2 NaNO3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用化学式表示:
(1)用作食品调味剂的盐是;
(2)消毒酒精的主要成分;
(3)用来造纸和制洗涤剂的碱是;
(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2、稀释浓酸硫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否则会造成。
3、化学是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某校食堂午餐食谱是:米饭、大豆油炒白菜、凉拌黄瓜和苹果,其中米饭能为学生提供的营养素是。考虑到学生身体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需要,食堂应再补充一种富含的食物。
(2)区别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方法是:。
4、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有(填离子符号);
(2)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等;
(3)生活中常用稀盐酸除铁锈,该反应中溶液颜色变化是由无色变成 色;
(4)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硫酸钠,可能含有溶质为(填名称)。若要验证这种可能含有的溶质,不宜使用(填字母)。
A 酚酞试液 B pH试纸 C NH4Cl D NaCl
5、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2)稀盐酸除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4)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5)天然气可以作燃料。
6、向KCl、K2SO4、KOH和K2CO3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一种不同的试剂,反应后生成物中都有一种相同的化合物,这种相同的化合物是(填写化学式)。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C、D、E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B、C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是,D的一种用途;
(2)A-B的反应属于反应;
(3)反应A→D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反应D→C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某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可溶性杂质。
(1)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填化学式)。
(3)步骤③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
A CaCl2B MgCl2 C NaOH D Na2CO3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的现象是;
(2)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甲同学把反应后C、D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只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甲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
猜想Ⅱ:NaCl和CaCl2;
猜想Ⅲ:NaCl 和Na2CO3;
猜想Ⅳ:NaCl、CaCl2 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Ⅳ一定不成立,原因是。
(4)(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成立 |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
有气泡产生 |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将148g CaCl2溶液与一定量的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20g白色沉淀和234g滤液。
求:
(1)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前所用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