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江山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冰雪融化
B . 玻璃破碎
C . 车胎爆炸
D . 食物腐烂
2、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
A . 观察气体颜色
B .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倒入澄清石灰水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4、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 .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 .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 .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5、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 . 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C . 氢气+氧气
水
D . 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加入固体粉末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加热液体物质
D .
倾倒液体物质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Si
B . Al
C . O
D . Fe
8、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 核外电子
B . 原子
C . 分子
D . 离子
9、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 . 小于10毫升
B . 大于10毫升
C . 等于10毫升
D . 无法确定范围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 . 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D . 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海水
B . 冰水
C . 盐水
D . 雨水
1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的是( )
A . 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
B . 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
C . 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
D . 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空气气中燃烧冒出黑烟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14、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 .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 . “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15、实验室中用块状固体碳化钙和水制取乙炔(C2H2),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剧烈,所选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
A .
B .
C .
D .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
C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干净,这个变化属于变化.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
(4)火柴的目的是为了.
(5)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写两条即可).
2、如果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氯原子。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微观过程示意图,试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填空。


(1)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图示中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1个氢气分子和1个氯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个氯化氢分子。可见,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变化, 不变。
3、下图中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选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选填序号)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品红在(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实验3中,称取ag酚酞溶液,放置1小时后读数变为mg。若用ag浓氨水代替酚酞溶液重复上述实验,1小时后读数变为ng。则mn(填“>”、“=”、“<”)
5、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二氧化碳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氧气
(1)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
(2)可用于气割、气焊的是;
(3)可用于制作灭火器的是;
(4)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的是。
6、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碳原子;
(2)3个镁离子;
(3)氯离子;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5)氧元素。
7、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锶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锶离子的符号是.

8、分类学习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序号):
A 冰水混合物 B 液氧 C 澄清石灰水 D 二氧化碳 E 纯净的空气 F 金刚石
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
(2)下列几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字母序号).
三、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和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结论:石蜡烧燃后的生成物有和.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下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该反应的文字表式是。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压强(“增大”或“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后打开弹簧,观察到进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原集气瓶液面以上体积的。
2、实验室有如下气体制取的装置图: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② ③ ④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收集装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氧气的验满方法。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