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B . 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 C . 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2、“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
A .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B .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 . 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D .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3、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4、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c代表氧气 B .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5、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 . H2 B . H2O2 C . H2CO3 D . H2O
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7、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 . 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 .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 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8、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

②滤液中可能有Ag+

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30

20

15

反应后质量/g

0

x

y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B . x+y=75 C . 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 x的取值范围:0≤x≤30
10、下列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陶瓷烧制 B . 图片_x0020_100002 品红在水中扩散 C . 图片_x0020_100003 比较合金的硬度 D . 图片_x0020_100004 胆矾研碎
1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B . 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氧气具有可燃性 C . 洗洁精可以洗涤油污——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12、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5 加热液体 B . 图片_x0020_100006 倾倒液体 C . 图片_x0020_100007 氧气的验满 D . 图片_x0020_100008 检查气密性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B . 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 .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D . 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元素
14、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3Ag ②Al3+ ③SO3 ④3CO2

A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B .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C . 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D .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1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B . 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C . 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 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16、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522678352

A . 物质X是一种温室气体 B . 反应②的另一产物可能是水 C .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17、推理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 . 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则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 . 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则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18、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

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B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

D

除去固体氯化钾中少量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A . A   B . B   C . C   D . D
19、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1

A . 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 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D .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原子的种类都没有改变
20、比较、分析、归纳是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已知化学反应:

        ②

        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Zn>Cu>Ag B . 分析反应③和④,可以得出三种非金属的活动性Cl2>Br2>I2 C . I2和NaCl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 . Cl2和NaI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化学源于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N2 , 食品包装中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
(2)Cu能与空气中的H2O、O2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3)夏季空调冷空气吹到的地方,可以看到“冷气雾”,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他们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
(1)硫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下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值为,硫离子的符号为,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填“相同”或“不同”)。

图片_x0020_1289778501

(3)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 , X的化学式是
4、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50年前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368145489

(1)镁和锶两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锶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填化学式)。
(3)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锶的(Sr)金属的活动性比Mg的金属活动性(填“强”或“弱”)。
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420618898

(1)温度为℃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g该溶质。
(4)现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填“>”、“=”或“<”)。
(5)现有t2℃时B的溶液100g,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3g(填“>”、“=”或“≥”)。
(6)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7)现用提纯后的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外,还需要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1)现有蒸馏水和硬水各一杯,区分两者应选用的试剂为
(2)电解水可制得氢气,通电后如图所示,电极X为电源的

图片_x0020_100017

(3)根据下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片_x0020_100018

A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 为减少水体污染,要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2、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940395579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下图装置收集,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入。

图片_x0020_745757252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三个步骤。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g。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除了作燃料外,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下:

图片_x0020_1426302243

(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3)气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① ,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①”或“②”),反应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1→0,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反应②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4)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际生产中,N2和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 , 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 , 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 , 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10.0g铁红样品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资料)

①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可以吸收水与CO2

(问题讨论)用下图所示装置实行实验:

图片_x0020_287020001

(1)实验前应先
(2)C装置的作用是
(3)对E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①加热前;②停止加热后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F装置中。
(4)写出E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5)(数据分析与计算)

充分反应后称得F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6)(实验评价)

本实验中如果缺少D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7)请指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向20g铜锌合金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合金中锌的质量为
(2)当加入稀盐酸60g时,过滤,求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