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

A . 汽油 B . 天然气 C . 酒精 D . 氢气
2、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 MnO B . Mn2O3 C . Mn3O4 D . HMnO4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 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1    B . +2    C . -1    D . -4
4、某学生欲称4.3g氯化钠,他在左边托盘上放了4g砝码,又把游码移到0.3g处,然后在右边托盘上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A . 4.3g B . 3.7g C . 4.0g D . 4.6g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氧气验满 B . 图片_x0020_100002 倾倒液体 C . 图片_x0020_100003 滴加液体 D . 图片_x0020_100004 熄灭酒精灯
6、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我国古代的下列发明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用竹子等原料造纸 B . 用铁矿石炼铁 C . 用硫磺、木炭和硝石制火药并使用 D . 将磁石打磨成指南针
7、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B .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 . 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 . x=3
8、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过程

图片_x0020_100006

图片_x0020_100007

图片_x0020_100008

图片_x0020_100009

实验

结论

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A . A   B . B   C . C   D . D
9、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通入水中

B

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鉴别铁粉和碳粉混合物

用磁铁吸引

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A . A   B . B   C . C   D . D
10、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a和b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符合题意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10 B . 图片_x0020_100011 C . 图片_x0020_100012 D . 图片_x0020_100013

二、选择填充题(共5小题)

1、苯丙氦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已知苯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9H11NO2 , 下列关于苯丙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丙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g       

B.苯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苯丙氨酸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

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是(

A. H          B. O2         C. He         D.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 .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黄色火焰      D . 磷在氧气中燃烧

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 CO、C2H5OH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CO2 , 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点含有碳元素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

5、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 . X=2.0,乙一定是催化剂                B .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C . 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 .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图A中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个铝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2)E中X为      ,C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3)写出B和D两种微粒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2、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硫酸根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n个氧离子
(4)氧化镁
(5)标出氯化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
3、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
(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
(3)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 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工业上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信息提示:MnO2不溶于水,含钾化合物均可溶于水;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
(2)流程中通入的气体X是(填字母)。  A.N2  B.CO2  C.H2
(3)操作Y的名称叫,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化学式)。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如图有A、B、C、D、E、F六种物质.用短线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相互反应(反应的条件已略去).已知A为一种有毒气体.B、C均为黑色固体.其中C是具有还原性的单质,D常用于制作碳酸饮料.E为最轻的气体,请推断并回答以下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6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
(2)E、F反应时的现象是
(3)已知E、D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实验题(共2小题)

1、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图片_x0020_100017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O2、H2、CO2三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三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填序号).

A需要加热   B需用催化剂     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3)气体发生装置A可用来制取O2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填序号).
(4)化学上可通过多种反应得到NH3(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例如:CaO(固)+NH3⋅H2O=NH3↑+Ca(OH)2结合以上实验装置完成下列填空(以下均填序号):

若选择上述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则选用图1中的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选作为反应的收集装置.

(5)该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探究燃烧条件和探究氧气性质的试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图片_x0020_100018

步骤

实验1:探究燃烧条件

实验2:探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的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澄清石灰水,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七、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CO2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9

⑴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CO2气体产生.

⑵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⑶查阅资料: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⑷实验:

操作步骤

简答

①将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

并装入化学试剂,C中放入绿色植物

①A装置的作用是

②B装置的作用是

③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②往A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④A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⑤D 装置中的应观察的现象是

⑸结论与讨论:

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八、计算题(共1小题)

1、芳芳同学将锌和铜的混合物23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计算原23g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