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过滤 B . 滴加液体 C . 连接仪器 D . 加热液体
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 焊锡 B . 硬铝 C . 不锈钢 D . 四氧化三铁
3、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食物腐败 C . 粮食酿酒 D . 光合作用
4、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 . 铜做导线 B . 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 C .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5、下列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 . 燃放烟花爆竹 B . 垃圾分类回收 C . 增加绿地面积 D . 处理工业废气
6、铱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铱的元素符号是Ir B . 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 . 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 .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加热铜绿产生红色固体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 C . 吹灭蜡烛的瞬间,产生一缕白烟 D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 .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的硬度 C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
9、肥皂中含硬脂酸钠(C17H35COO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硬脂酸钠由五种元素组成 B . 硬脂酸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 硬脂酸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8 : 35 D . 硬脂酸钠由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
10、工业上常用煤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反应前后分子没有改变
11、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生活常识

B.相似物质(或微粒)之间的区别

①酒精清洗油污——乳化

②防止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①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不同

②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家庭小实验

①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②人体缺钙——易生龋牙

①制氢气——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

②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

A . A   B . B   C . C   D . D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C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序号

目  的

方  法

A

鉴别NaOH和NaCl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

B

除去N2中的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蒸发结晶

D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分别点燃小木条和小煤炭

A . A   B . B   C . C   D . D
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 若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 . t2℃时,50克a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得75克a的饱和溶液 D . 将t1℃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a > b > c
3、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现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锡。已知 ,Cu与SnCl4不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SnCl4 B . 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铜和锡 C . ②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D . 相比直接焚烧,该工艺不仅减轻环境污染,而且回收的Sn比原金属粉末M中的Sn更多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             
(1)央视节目《加油!向未来》将科学与人文融合,深受欢迎。

①饮水机中常用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②面粉、植物油和蔗糖分别加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③消防员用水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2)①如图,A烧杯中发生的现象是,这说明微粒不断运动。

图片_x0020_100009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X的化学式为

③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氨水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填离子符号)。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和黄铜样品进行下列实验。
(1)实验一:配制100g 9.8%的稀硫酸 

主要步骤:

①计算:需要浓硫酸mL(精确到0.1)。

②量取:a. 量取所需的浓硫酸;

b. 用mL(选填“50”、“100”或“200”)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如果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稀释。

(2)实验二:完成相关测定

图片_x0020_100012

小组同学取20g黄铜样品放入图Ⅰ锥形瓶中,将稀硫酸全部加入,恰好完全反应后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计算:

生成氢气g。

(3)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现有A-E五种常见物质。其中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A中两元素质量比为3∶8。C是最轻的气体,C在B中点燃能生成无色液体E。请回答:
(1)固体A俗称,C的一种用途
(2)C在B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3)A-E五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种。
(4)能同时生成B和E的化学方程式为__,该反应属于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装置。

图片_x0020_100010

(1)仪器①的名称:
(2)某同学选用C、D装置组合制取CO2 , 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开始前,他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倒水,观察到现象,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小明收集的气体纯度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a 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c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留有水

d 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林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将温度控制在250℃,实验结束时,林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量大于理论产生的O2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小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 , 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②第二小组同学也用同样的方法加热后,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就验证了猜想Ⅱ正确,他们的实验操作是

(5)张同学查阅资料,得出信息:

①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②锰酸钾受热只能部分分解,原因可能是生成的氧化钾对其分解产生影响。

对此,张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分别取等质量的锰酸钾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氧化钾,另一支试管中不加氧化钾,分别加热,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该过程中还必须控制的变量是,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六、实验题(共1小题)

1、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100011

(1)A中化学方程式为,B中实验现象为
(2)小美对装置A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滴加

固体中含有铁粉

(3)(实验反思)实验安全很重要。

①实验前要检验CO的纯度,其目的是

②实验结束后拆卸装置时,小红发现A处玻璃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

③小明在通CO之前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时,发现火焰顺着导管进入装置B中而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改用气球收集尾气

b 个别现象,无关紧要,不予理睬

c 发生爆鸣声的原因可能是装置B中空气未排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