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二、填空题(共6小题)
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2X,X的化学式为: 。
②制取并收集NH3 , 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③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粒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1)右图为甲、乙两种不同的气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则可知:
①在甲、乙、丙所表示的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甲、乙、丙)
②构成丙物质的粒子是 。(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③此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 。
(2)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8g B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过程充分反应,当B消耗完时,可生成44 g D物质和18g E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 g。
②A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需表示出元素种类)
右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 ;
② ;
(3)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一,请举出一种新能源 .
(2)近年来,许多城市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②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③大力发展新能源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请写出一种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
我省今年部分城市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增大了空气中PM2.5的浓度,出现雾霾天气.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
(2)如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3)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
实验目的:验证燃烧需要的条件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发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而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二: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均能燃烧.
②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同样大小的一小片,如图所示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观察现象,发现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
实验三:取两只小蜡烛和一只烧杯,将两只蜡烛分别点燃后平放在实验台上,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罩住,观察到 .
实验结论:实验一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 ;实验二中第②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的着火点 ;此实验验证的燃烧的条件是 .
实验三验证的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三、综合题(共2小题)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