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专题:13 燃烧和灭火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2019年世界范围内发生多起大火,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不可逆的破坏,其中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 化工产品意外起火,先分析其性质,再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B .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 .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 . 所处地方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中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2、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经常会突发林火“爆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 .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 . 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D . 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3、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 . 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 . 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 . 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4、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森林火灾时可开挖隔离带 B . 面粉厂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 C . 油锅起火时直接用水浇灭 D . 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5、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 . 拨打火警电话119 B . 用湿抹布扑灭 C . 找老师一起想办法 D . 逃跑
6、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 厨房中管道燃气泄漏,立即开灯,仔细查找漏点 C . 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 . 实验台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水”在化学实验室中是经常用到的一种试剂,以下图示实验中都用到了水。

(1)如图甲,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前要将集气瓶中灌满水,其目的是      
(2)如图乙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到“B”环节可看到的现象是      ;A烧杯中“80℃热水”的作用是      
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2)
A . 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 . 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 . 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          
(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另一方面

(3)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日常场所常贴有图2的图标,其中表示“严禁烟火”的是(填字母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2)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图3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燃烧既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某小组在学习物质燃烧条件时进行了探究。老师提供了如下物品:①酒精灯②铜片③火柴头④火柴梗⑤沙土⑥三脚架。

(查阅资料)火柴头的着火点是260~280℃,火柴梗的着火点为350~400℃。

(1)(实验探究)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一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探究二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注意: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      (填“对称”或“不对称”)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      

探究三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②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      

(2)(拓展与应用)

炭火烤羊肉串,是利用了木炭燃烧放出的      

(3)下面三个实验都是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一是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实验二是在聚光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实验三是在电热丝加热条件下发生的,这三个实验的条件虽然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使      

四、综合题(共3小题)

1、下图是某类型灭火器:

(1)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失火一般使用灭火器,其灭火原理是
(2)身在草原,见前方枯草着火,火势随风往自己这边很快烧来,如何逃生?
(3)如图灭火器喷筒塑料一般具有(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4)气体能充入钢瓶,从分子观点上看是因为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近年米,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粉尘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

当煤粉、面粉和铝粉等可燃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引发燃烧,短时间内火焰迅速传播,释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气压引起爆炸.燃烧时气压和气压上升速率越大,爆炸成力也越大.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得出:粉尘爆炸除与粉尘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会受到粉尘浓度、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氧气含量和容器形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粉尘容易产生二次爆炸.粉尘发生第一次爆炸时,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燥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压力减小,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米,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破坏力更大.粉尘爆炸可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如:通风除尘、向密闭容器或管道中充入氮气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粉尘燃炸”所需的条件是(填序号)。

a 悬浮的粉尘浓度   b 氧气   c 引起粉尘爆炸的温度

(2)引发第二次爆炸的粉尘来源是.
(3)淀粉厂在输送淀粉的管道中充入N2 , 这种做法可预防粉尘爆炸的原因是
(4)除文中列举的预防措施外,请你再举一条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
3、甲同学和乙同学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甲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热水的作用使温度达到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和
(2)乙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专题:13 燃烧和灭火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