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积雪融化 B . 琢玉成器 C . 铁钉生锈 D . 霓虹闪烁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B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C . 氧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D . 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3、食用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
A . 元素 B . 原子 C . 分子 D . 化合物
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 . 外层电子数 B . 中子数 C . 质子数 D . 最外层电子数
5、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氧化铁——Fe3O4 B . 硫酸根离子——SO4 C . 镁离子—Mg2+ D . 两个氢原子—2H2
6、科学设计和规范操作直接关乎实验的成败。下图中错误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闻气味 B . 图片_x0020_100002 验证燃烧条件 C . 图片_x0020_100003 监测气体流速 D . 图片_x0020_100004 熄灭酒精灯
7、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494137438

A .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 . 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2:1 C . 水具有很强的导电性 D . 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硬铝 B . 水银 C . 孔雀石 D . 不锈钢
9、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
A . 通入水中 B . 通入石蕊 C . 点燃 D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0、利用过滤的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图片_x0020_215446399

A . 除去自来水中的悬浮物 B . 除去粗盐中所含的泥沙 C . 除去氯酸钾中的氯化钾 D .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硝酸钾
1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 硝酸铵 B . 高锰酸钾 C . 氢氧化钠 D . 蔗糖
1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关于碳单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石墨能导电

石墨可用作电极

B

金刚石密度大

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C

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活性炭可用作净化硬水

D

碳具有氧化性

焦炭可用于治金工业

A . A   B . B   C . C   D . D
1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粒示意图如下,则在方框内需要填画的微粒符号是(   )

图片_x0020_1386749353

A . 图片_x0020_1456237414 B . 图片_x0020_1526214616 C . 图片_x0020_1099218811 D . 图片_x0020_100005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没有前辈科学家的不断追求就没有今天的科技发展。
(1)下图是在我们教材上册P13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片_x0020_900408909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预期,结合图示分析导致误差产生的一条可能主观原因是

③因实验是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40℃时即可燃烧,且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

④实验小组用手持仪器测定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下图示。

图片_x0020_366597277

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和对图像观察,谈谈你对可燃物燃烧的重新认识:

⑤下图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根据现在的认识,请对此加以补充:

图片_x0020_694074141

(2)在1777年,拉瓦锡利用⑤的图示装置还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物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⑥质量守恒的原因在于化学反应前后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D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⑦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衣服淋湿后变重了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

C白醋放在敞口容器中        D用洗洁精洗去盘子的油污

⑧在化学反应A+2B=C+D中,5.6gA和7.3g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2.7gC,同时得到D物质的质量是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微粒构成物质;化学既要宏观的认知,更需微观的探索。
(1)酚酞是一种化学上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为C20H14O4 , 酚酞的组成元素有种,每个酚酞分子中共有原子,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下图的实验1、实验2两个实验是教材上册P63的探究微粒性质实验操作示意图。

图片_x0020_403469330

①根据实验1中最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

②久置后的实验2中溶液变红的烧杯是,说明

③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酚酞分子不运动

D酚酞做分子运动慢

3、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涉及很多概念:如溶解、溶液等需要理解。
(1)下表是实验测定的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的部分数据。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①在下图中依上表数据绘制完整的溶解度曲线图

图片_x0020_491228070

②在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③将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2)④在20℃时,明明探究小组配制硝酸钾溶液的实验过程(依次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25g,并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溶解。)中的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

图片_x0020_354480104

⑤在上述配制溶液过程中,所得A,B,C,D四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水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可能符合上述实验④中实际情况的描点为

(3)⑥若配制100g15%的KNO3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标号为

图片_x0020_1314619564

三、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金属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它广泛地存在和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
(1)下图为我们提供了金属铝、金属铁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相关信息。

图片_x0020_1373037282

①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②铁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③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乐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他们将两根完全相同的铝丝分别伸入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发现铝丝产生气泡的快慢很是不同。

(提出问题)影响铝和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大胆猜想)I.温度:

Ⅱ.

Ⅲ.酸的种类。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猜想Ⅱ是否正确,乐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观象

实验结论

打磨两根型号完全相同的铝丝,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再分别向其中倒入同体积、但不同浓度的稀盐酸

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使用铝丝前打磨的原因是

③对铁质零件进行“发蓝”处理也是一种常用的防锈措施,因能在其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若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便可以断定该铁质零件的“发蓝”处理效果不佳,原因是

(3)高铁的迅速发展对钢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业上,经常用“铝热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原理就是利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剧烈反应得到熔融的金属,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不仅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1)将下图所示各装置进行合理组装后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所需要的某种气体。

图片_x0020_61171034

①把C装置中的明显不正确加以改正,改正后的C装置可以在后续实验中继续使用。

②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为,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代码是,从D、E、F中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代码是

③在B装置中可发生的置换反应为

④欲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B装置相对选择C装置的优点是

⑤若采用G装置收集气体,检验集气瓶中已经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简单方法是

⑥检验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化学兴趣小组参观附近石灰厂时带回一些石灰石样品。为测定其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设计利用下图所示的简便方法进行了实验:取10g石灰石样品加入到装有100g稀盐酸的小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106.7g。

图片_x0020_608755563

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⑧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