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下列叙述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花四溅 B . 铁在1535℃时变为铁水 C . 铁投入盐酸中,有气泡冒出 D . 铁投入硫酸铜溶液有铜析出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溶液 C . 加热液体 D . 取少量固体
3、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 .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 . 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 C . 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 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食用醋 B . 石灰石 C . 冰红茶 D . 蒸馏水
5、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 火烧赤壁 B . 刻舟求剑 C . 六月飞雪 D . 铁杵磨成针
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B . 焚烧垃圾,净化校园 C . 垃圾分类,以保护环境 D . 禁用农药,保护水源
7、已知硅能在氧气中燃烧,仅生成二氧化硅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 硅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 C . 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2O D . 很多矿物中含有硅元素
8、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鉴别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H2O(H2O2

鉴别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B

N2(O2

除杂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C

CO(CO2

鉴别

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KCl(KClO3

除杂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A . A    B . B    C . C    D . D
9、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子数为45 B . 核外电子数为34 C . 中子数为34 D . 原子序数为79
10、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 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里的水占容器的总体积1/4 C .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减小,水从烧杯进入容器 D . 红磷一燃烧完,就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 O2-、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C .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 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2、“天然益力,焕发生命力。”在“益力”矿泉水瓶上标有一些矿物含量,如下图,这里的“钾、镁、钠、钙”指的是:( )

A . 元素 B . 分子 C . 单质 D . 原子
13、纳米级材料二氧化钛(TiO2)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TiO2中Ti的化合价为(   )
A . +6 B . +3 C . +2 D . +4
14、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 食物腐败,说明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5、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分用“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
A . NH3 B . H2 C . H2O D . HCl
16、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说明:Z+Y(NO32=Z(NO3)2+Y、X+Y(NO3)=X(NO32+Y、Z+H2SO4=ZSO4+H2↑,X跟稀H2SO4不发生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Z X Y B . X Y Z C . Y Z X D . X Z Y
17、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产生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C3H4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丙烯醛是氧化物 B . 丙烯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 丙烯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1 D . 该物质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4
18、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意图 图片_x0020_1921438159 表示的粒子:Mg;④两个亚铁离子:2Fe3+;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g;⑥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Mg2+.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②④⑤ B . ①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⑤⑥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下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218009714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填字母代号),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是      (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D中x=      
2、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
(2)两个汞原子
(3)氧化亚铜
(4)2个氢离子
(5)负2价的硫元素
3、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不同
(3)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原因是
(4)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5)在C+2CuO 2Cu +CO2↑反应中,碳表现出
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氨气、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2)在符号①Fe2+ ②H2O2③NO3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填数字序号),①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0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I、II和III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③变化中“ 图片_x0020_100011 ”“ 图片_x0020_100012 ”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5、近两年来,我国西南、北方、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得出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6、化学就在身边,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
(1)厨具:厨房里的菜刀使用后常采用措施来防止生锈。铝制品炊具不宜用不锈钢清洁球擦洗的原因是
(2)燃料: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在冬季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煤气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血红蛋白易与结合,而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后来,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种变化的好处是;近年来,大多数家庭使用的是液化石油气往主要成分是C3H8和C4H10),C3H8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现在,县城已有多个居民小区以天然气代替瓶装的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原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户,在改进天然气作燃料时,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减小”或“不变”);
(3)烹饪:烹饪时油锅着火了,最好用锅盖盖灭,这种灭火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如图为它们的转化关系(部分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未给出)。已知:A、C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都含有两种元素;C为生活中常见的无色液体:D是一种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化学式;C,F。B物质在反应①中起作用。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一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8

(1)A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2)B操作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3)C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写出一条即可);
(4)D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5)E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
2、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9

(1)写出装置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选用的制取装置为(填字母序号);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检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至导管口有气泡地冒出时,即可进行收集。
(3)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九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来到化学实验室亲自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再次探究,如图是他们根据这一学期学过的化学反应分别设计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图片_x0020_100020

实验1: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2: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使稀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实验3: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称量,然后使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反应前称重质量

9.6g

212.6g

118.4g

反应后称重质量

16.0g

212.4g

118.4g

(1)实验1观察到的现象是
(2)写出实验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三个反应(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4)由上述实验我们得到启示,探究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物质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原子种类 ④分子种类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数目

六、计算题(共2小题)

1、如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为 Na2PO3F,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21

(1)Na2PO3F的相对分子质量
(2)Na2PO3F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若牙膏中其它成分不含氟元素,则每支这种牙膏中,含 Na2PO3F的质量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如图是古代铜质辅币——铜钱。黄铜在明清时期就用于铸造铜钱了,小明对铜钱(主要成分为铜和锌)中铜的质量分数产生了好奇,他称取10g铜钱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稀硫酸93.5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共103.3g。试计算:

图片_x0020_2086333904

(1)反应产生氢气多少g;
(2)该铜钱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