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电解水实验 B . 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 区分硬水和软水
3、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 .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 .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 .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 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 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 . ①④⑥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②⑥ D . ②③⑤
8、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对人体无害,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在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柠檬酸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 B . 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7个氧元素组成 C . 柠檬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 柠檬酸分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9、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子的种类不同 B .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间的间隙不同 C . 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10、如图是有关实验室制取氢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 连接仪器 B . 加入锌粒 C . 倾倒稀硫酸 D . 氢气验纯
11、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 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 . 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 . 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 .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12、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1

A .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 .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3、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图片_x0020_487875026 B . 图片_x0020_1824890821 C . 图片_x0020_995754663 D . 图片_x0020_515588408
14、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守恒观

B.能量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③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

C.微粒观

D.分类观

①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化合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③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A . A   B . B   C . C   D . D
15、下列实验方案中,两个方案均可行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一

实验方案二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活性炭,静置,观察

取样,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用磁铁吸引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C

除去CO气体中的少量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粉末

D

证明水的组成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电解水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错误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208129292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3个氖原子      
(3)正二价的镁元素      
(4)氧化铝      
2、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      不同。
(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的结构。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      
(4)某有机化合物R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R+5O2 4C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      
3、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实验操作的目的(填标号).

A.以免污染药品   B.防止残留的药液腐蚀标签  C.避免读数不正确  D.避免液体溅出   E.以防发生爆炸

(1)拿细口瓶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处.
(2)吸取过试剂的滴管,清洗后吸取别的试剂.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慢慢倒入漏斗中.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5)点燃甲烷气体前,检验其纯度.

四、简答题(共2小题)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
(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
2、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组成的。

图片_x0020_100022

(2)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5)日常生活中,常用区分硬水和软水,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

五、实验题(共7小题)

1、初中化学课本中的部分实验如下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996161656

(1)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将导管放入水中的目的是,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
(2)图2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瓶塞上的玻璃管外端套一个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
(3)图3是过滤液体的实验。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
(4)图4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750796008

(1)(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3)(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3、实验室用CO还原CuO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245387035

(1)在加热CuO前需先通一会儿CO,这是为了
(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A处有生成。
(3)在C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图片_x0020_1615703518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2)B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5、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406273991

(1)写出仪器f的名称: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为。用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该发生装置还需进行的改进。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②把导管移出水面;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④熄灭酒精灯;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以上步骤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6、根据下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放置段时间后,如果。则气密性良好。
(2)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测定收集的氧气不纯,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是。(答一种即可)
(3)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填“b”或“c”)端通入。
(4)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用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的物理性质;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

②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开采的关键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甲烷如果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更加严重。

7、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_

_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3)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O2 ,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六、推断题(共1小题)

1、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为      (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为      (填化学式),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七、计算题(共1小题)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4.24

4.16

4.08

4.08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
(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