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氮气 D . 稀有气体
2、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雨水 B . 矿泉水 C . 海水 D . 蒸馏水
3、近期,一部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热播,该片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了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下列对化学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B . 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C .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 . 化学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
4、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属于甲烷化学性质的是()
A . 无色无味 B . 难溶于水 C . 密度比空气小 D . 可燃性
5、“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  )
A . 多植树造林    B . 生活垃圾分类 C . 开发太阳能    D . 烧秸秆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图片_x0020_100001     B . 点燃酒精灯 图片_x0020_100002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图片_x0020_100003     D . 滴加液体 图片_x0020_100004
7、有一次上课时,小军觉得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得出结论    B . 猜想假设    C . 收集证据    D . 设计实验
8、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存在错误的是(  )
A . 加热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    B . 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 C . 试管内的液体不足试管容积的     D .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中上部
9、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施产生微弱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0、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 烧杯    B . 燃烧匙    C . 集气瓶    D . 量筒
11、小华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放好后,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1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 . 等于10mL B . 大于10mL C . 小于10mL D . 无法判断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 . 用镊子小心的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C . 用100mL量筒量取9.5mLNaCl溶液 D . 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克
13、A,C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反应B的是(  )

图片_x0020_1149513083

A . 镁+氧气 氧化镁 B . 二氧化碳+水→碳酸 C .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 氢气+氧气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 . 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氧化反应都是剧烈的 D .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可燃性
15、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酒精挥发    B . 灯泡通电发光 C . 粮食酿酒    D . 自行车爆胎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根据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5)家庭中的物品常用作实验仪器的替代品,请找出以下家庭物品可替代的实验仪器,并用序号填空:

a.塑料杯子:

b.竹筷子:

2、将下列序号报在合适的地方:①水是无色液体  ②酒精易燃烧  ③汽油挥发  ④铁生锈,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自处: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甲,乙,丙是一个实验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20937095

(1)依据甲实验回答: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甲实验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甲放水的目的是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证
(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小强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2128751311

①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的目的是

②铝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③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2、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09

(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瓶内水量约占集气瓶空气体积的。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还可得到的结论是
(3)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测出氧气的含量远远低于实际值,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①;②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填“能”或“否”,理由是
3、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作的化学讲座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

图片_x0020_115460897

①他将玻璃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②他用湿冷的毛巾包住导管,发现火焰熄灭。

③拿下导管去掉毛巾,发现导管内壁有冷凝的固体。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导管内冷凝的固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
(2)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其中化学性质是,物理性质是
(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做实验时,导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二是导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走进超市,小明来到食品区发现一些包装袋内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好个小“枕头”。如图是一包薯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回答两点即可):①
(4)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5)若所充气体是氮气,则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1)[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      

(2)[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      

B.手摸烧杯壁有      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3)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4)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模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