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 1 C . + 2 D . + 5
2、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 二氧化硫 B . 一氧化碳 C . 氮气 D . 可吸入颗粒物
3、下列表示2个亚铁离子的是(   )
A . 2Fe2+ B . 2Fe3+ C . 2Fe2 D . 2Fe
4、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 . 千锤万凿出深山 B . 蜡炬成灰泪始干 C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下列图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6、如图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 99 C . 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 .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7、如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图片_x0020_1890121080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不停的运动 C .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 酚酞试液有挥发性
8、下列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
A . 燃烧的木条:氮气和二氧化碳 B . 带火星的木条:氧气和二氧化碳 C . 闻气味:白酒和白醋 D . .观察颜色: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9、下表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或现象推理得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或现象)

影响因素

A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速度比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剤

B

食物在冰箱中保存不易变质

温度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岀黄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

反应物的种类

D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应物的浓度

A . A   B . B   C . C   D . D
10、下列计算结果或计算式错误的是(   )
A . 9g水中含氧元素8g B . 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C . HN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 . Ca (O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认识氧原子、氧气构成

图片_x0020_1322695023

(1)从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甲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填标号)。

A 图片_x0020_1939979900 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 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

(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 填名称),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3)硒(Se)是一种多功能生命营养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所示。图乙中x=.硒元素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4)某密闭容器中,某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6,图示中 “●”代表碳原子,“ 图片_x0020_858276415 ”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标号)。

图片_x0020_970945205

A过程I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C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2: 1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认识空气的成分
(1)定性角度

举例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写一条)。

(2)定量角度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图片_x0020_1031548487

A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 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图片_x0020_123810763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①装置漏气;②.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 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2、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实验一    氧气制取实验

现有如图装置

①药品选择: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填标号),原因是

A 水

B 过氧化氢

C 氯化钾

D 高锰酸钾( KMnO4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填标号, 下同)和

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出现了下列异常现象,请你分析其原因:

现象

原因

水槽中水呈紫红色

Ⅰ:

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

Ⅱ:

实验二    氯酸钾制取氧气

(2)取2g氯酸钾固体10份,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反应,测得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20

1:10

1:6

1:5

1:4

1:3

1:2

2:3

1:1

3:2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235

186

162

147

133

117

143

160

211

24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②分析上述数据,利用此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

③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比时,反应速率变低的原因是(填标号)。

A 反应物含量过低,温度不易达到反应温度

B 催化剂与氯酸钾接触面积减小

C 二氧化锰不起催化作用

实验三    探究过氧化氢 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3)实验方案如下:

I.用MnO2、CuO、Fe2O3、 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

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

③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

四、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横口管(如图甲)等仪器设计装置探究“ 氧气的性质

图片_x0020_946504259

(1)如图乙,将注射器内液体甲注入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利用此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横口管底部盛有的固体乙的作用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完成(1)实验后,在固体乙上方放一块红热的木炭,再套上一个横口管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图丙),为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液体丙应为(填名称),观察到的现象为
2、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 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如图甲所示,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 K3) 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乙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 2、a3)、温度传感器(b1、b2、b 3) 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 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图片_x0020_1231496472

(1)实验获取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    3 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蜡烛

熄灭时间/s

106

164

199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熄灭时间/s

低处(a1

中处(a 2

高处(a3

106

19.8

19.1

18.5

164

18.9

17.7

x

199

18.6

17.1

16.5

①观察表1数据,从蜡烛熄灭的时间得出最早熄灭的一支是

②观察表2中不同时间的含氧量关系,x可能是 (填标号)。

A  17.9

B  17.2

C  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描述补充:可燃物温度达到

④纵向观察表2的数据,(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215158270

由图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原因是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提示: 从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角度说明。)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认识物质的变化,物质A、B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两者间存在一定转化关系为“A→B" (→表示一步反应的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A→B"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化合物

①若物质B是水,则A是(写化学式)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A与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②若A、B均为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物质A可以分解生成物质B,同时有氧气生成。则“A→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

请计算:

(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3)16.9 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      克。(结果精确到0.1 g)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