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关中学中考科学(化学部分)一模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009年起,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定为5月12日,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使用时,把手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B . 在钢瓶表面涂油漆的作用是防锈 C . 铁、铜和钢属于导体,塑料和油漆属于绝缘体 D . 加压在小钢瓶中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能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 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3CuSO4═Fe2(SO43+3Cu B . 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Cu+2AgCl═CuCl2+2Ag C . 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胃酸过多:Mg(OH)2+H2SO4═MgSO4+2H2O D . 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 2Fe+3CO2
4、

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 . 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 . 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 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5、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 . ①变红,③不变红 B . ④变红,③不变红 C .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 .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二、简答题(共4小题)

1、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要配置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消毒溶液,溶解时要用      搅拌.

2、

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研究中取得了开拓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是该反应的模型图 (○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

(1)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此反应属于      反应.

(2)此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3、地理中国栏目报道:广西某地最近突然出现了一条“变色河”,该河大多河段清澈见底,唯独在靠河岸某处呈黄褐色;不久之后,该处黄褐色会逐渐消褪,却又在较远的河中央开始出现.

(1)据此推测:水发黄是河岸边黄土中的矿物质溶解其中的缘故,且该矿物质离子可能是       

(1)
A . Cu2+ B . Fe3+ C . NH4+ D . Ca2+
(2)对黄褐色河水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菱形褐色物在移动,且在其中观察到了叶绿体.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它属于      

(3)经专家调查,是菱形褐色物大量繁殖导致了河水变色.这条“变色河”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村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农民过度施用含N、P等的化肥C.长期在河岸边堆放黄土.

4、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水厂生产自来水常用适量的氯气消毒,以杀死有害细菌,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能溶于水,溶解的氯气部分与水起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杀死水里的病菌,也能使有机色素褪色.

(1)有些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选用的试剂是       

(1)
A . 酚酞试液 B . 氯化钡溶液 C . 硝酸银溶液 D . 硫酸铜溶液
(2)某同学用滴管将饱和氯水加入到含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红色逐渐褪去的原因有两种: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

铁生锈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了以下快速、易行的方法:

首先检查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按连接好装置,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持续3分钟左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直形管甲中潮湿的团状细铁丝表面颜色变得灰暗,发生锈蚀;②直形管甲中干燥的团状细铁丝表面依然光亮,没有发生锈蚀;③烧杯中潮湿的团状细铁丝依然光亮.

(1)实验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      

(2)根据实验现象①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过程中,为了验证直形管甲中的氧气浓度比烧杯中的氧气浓度高,请写出可行的方法和现象      

2、

如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1)实验一中发生两个反应,请写出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二中出现浅绿色固体.该同学对浅绿色固体的成分作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碱式硫酸铜[Cu4(OH)6SO4],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②Cu(OH)2分解温度为80℃,Cu4(OH)6SO4分解温度为300℃.

【猜想与假设】①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

②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和Cu(OH)2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①实验二的试管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含有Cu(OH)2

②从实验二加热后的试管中分离出固体的操作有过滤、洗涤等.证明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③将②中所得固体溶于足量      (选填序号),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硝酸     C.稀硫酸

【结论】猜想②正确.

四、分析计算题(共2小题)

1、“端午节”前,质监部门对市场上的粽叶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有些颜色翠绿的粽叶是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的,人吃了用这种粽叶包的粽子,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硫酸铜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见,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于人类,反之则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回答:

(1)配制硫酸铜溶液常常用到胆矾晶体,它的化学式为      

(2)农业上配制成的波尔多液不能用金属铝罐盛放,试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解释      

(3)测量人体血液密度的方法是:在几只试管内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向每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血液,分析人员只要看到某个玻璃管中的血液呈      状态就能知道血液的密度.

(4)

如图是某同学为测定胆矾中结晶水质量分数的主要实验步骤示意图:


实验中称量得到如下数据:

加热前坩埚的质量/g

加热后坩埚的总质量/g

m1(坩埚)

m2(坩埚+晶体)

m3




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w (H2O)=      (请用字母表示);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结晶水的质量分数w (H2O)计算值偏小的是      

A.加热后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       B.加热时搅拌不当使晶体溅出坩埚外

C.加热温度过高,最终坩埚中固体部分变黑       D.晶体尚带蓝色,即停止加热.

2、

纳米碳酸钡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如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钡的工艺流程.

试剂A为稀盐酸,现有含二氧化硅的碳酸钡样品40克与169.4克试剂A置于烧杯中(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00.6克.试计算:

(1)操作1是      (填操作名称);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3)样品中碳酸钡的质量;

(4)反应后所得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关中学中考科学(化学部分)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