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物质 | 酱油 | 牛奶 | 鸡蛋清 | 炉具清洁剂 |
pH | 4~5 | 6~7 | 7~8 | 12~13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nO2 |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 将生锈的铁丝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
C |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D | 鉴别CuSO4、CaCO3、NaCl三种白色固体 |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 |
①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②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③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④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二、填空题(共5小题)
①汞元素。
②2个甲烷分子。
③铵根离子。
④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①“3”表示。
②“2”表示。
物质 用途 |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症 石墨 制作霓虹灯 稀有气体 作电极 |
①84消毒液的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表面活性剂和水等,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取口罩体中层材料灼烧,观察到卷曲成团,冷却后凝固成坚硬的小球,则该材料的主要成分属于(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③75%的医用酒精可以灭活新冠病毒,其溶质是。
能源 占比 年份 |
石油 |
天然气 |
煤炭 |
水电 |
核电 |
其它可再生能源 |
2015年 |
33% |
23% |
30% |
7% |
4% |
3% |
2030年 |
31% |
26% |
24% |
7% |
5% |
7% |
2050年 |
27% |
27% |
18% |
7% |
5% |
16% |
注:其它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①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2015年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最小的化石燃料是。
②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出,占比增加最多的能源是。
①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玻璃管a端连接电源的极,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组成。
②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性。
③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节约用水是爱护水资源的一种途径,请写出节约用水的一种具体做法。
①20℃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30℃时,50g水中加入10g固体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③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水中,都恰好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甲、乙、丙的三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①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种情况。
三、流程题(共1小题)
四、实验题(共3小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
③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除选E外,还可以选。
①在A处烧杯内放置燃烧的蜡烛,打开止水夹,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
②在A处烧杯内放置某溶液,打开止水夹。若B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红色溶液变无色。则A处烧杯内的溶液是,B中红色溶液可能是。
①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液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②电子天平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 |
|
猜想一成立 |
①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某些气体的。
②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填序号)。
A 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 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 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FeCl3溶液
五、计算题(共1小题)
(温磬提示: )